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嘉银新金融研究院早在2017年就调研过印尼市场,撰写了《印尼金融科技研究报告》,当时的印尼金融科技企业合计只有一百多家,政府积极支持新兴行业的发展。网贷行业的监管政策刚刚出台,政府积极鼓励其发展,认为该行业是解决印尼中小企业和个人融资的有效途径之一。支付行业则在火热发展中,国内支付公司也纷纷布局印尼,互联网征信行业刚刚起步。时隔两年,很多国内金融科技企业纷纷出海印尼,也有不少企业又逐渐离开,目前的情况怎样?我们再次来了解下印尼金融科技市场。
根据WeAreSocial最新发布的互联网调研报告显示,印尼互联网用户高速增长。2016年初互联网用户仅为8810万,2019年1月已经高达1.5亿人,增长了70%,居民的互联网渗透率达到56%。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宽带都是通过互联网阶段逐渐走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而印尼没有经历成熟的互联网时代而直接迈向移动互联网时代。报告称,2019年1月,印尼手机用户3.56亿,移动手机普及率133%。移动互联网活跃用户高达1.42亿人。可见,印尼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极为普遍,有很好的移动互联网基础,这几年增长速度依然很快。
根据2016年DaliySocial的公开市场调查,71.66%的人对金融科技表示陌生,而到了2018年底,仅仅29.37%的人对金融科技表示陌生,消费者使用金融科技服务的主要理由是方便、简单和高效,也说明短短两年时间里印度尼西亚金融科技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识。
印度尼西亚估计至少有几百家金融科技公司,而在2016年底加入印尼金融科技协会(IFA) 的只有55家企业,2017年底已有109家企业。 2018年下半年,印尼金融科技协会统计市场上已注册的金融科技企业有167家,其中多数已经成为协会的正式成员。公司业务涉及P2P借贷、支付、众筹及财富管理等,其中有73家P2P借贷,60家支付公司,这两大子行业在印度尼西亚发展较为迅速。
与此同时,印尼金融科技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2017年12月份至2018年11月份期间,印尼见证了金融科技创企不低于14笔披露投资交易。根据报告,披露投资交易总金额高达1.823亿美元。其中金额较大的有网络借贷行业的Akulaku、Modalku、Koinworks,支付领域的Kredivo,以及金融平台CekAja等。
表:部分企业融资统计
DailySocial《2018年金融科技报告》称,根据印尼OJK的数据,截至2018年12月份,印尼已有78家P2P借贷和发薪日借贷金融科技借贷玩家获得注册。印尼知名的P2P网贷平台有Modalku,Pinjam、KlickACC、Koinworks、Investree等,发薪日借贷平台有TunaiKita、Rupiah Plus、Tunaiku、Uangteman等。截至2018年9月份已有13.8万亿印尼卢比贷款通过借贷平台发放,所发放的贷款中有84%集中在爪哇岛,借贷平台借款人数高达230万,贷款发生总次数多达720万次。
网贷平台在OJK注册基础上,已经有五家获得了最终的经营许可证,最早的是2017年获牌的金光集团旗下的Danamas平台,2019年5月还有Investree、Amartha、DompetKilat和KIMO四家平台获牌。印尼的网贷政策出的很及时,也有监管沙盒,在注册基础上后续的正式经营许可证已经下发。得益于政策相对较为明确,印尼的网贷行业发展较快,同时使得之前不少出海印尼的专做发薪日借贷的不合规平台在短暂发展后,由于无法在OJK注册,没有获牌的可能性,不得已只能撤离印尼市场。尤其在去年OJK召集了部分APP在google推广较为靠前的一些不合规企业开会,明确要求其退出。随着监管的收紧,建议去印尼发展的平台应该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积极跟监管层沟通,寻求注册和正式获牌,而不是抱着短期赚快钱的目的去印尼或其他海外市场,应积极进行本土化来寻求长期发展。
国内出海的也有几家网贷平台获得了OJK的注册,随着印尼金融科技和网贷的发展,国内一些大数据公司也在印尼以及其他东南亚地区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如Advance AI,这两年也取得了快速发展,2018年7月获得了B轮5000万美金的融资。主要服务对象为当地银行及互联网金融公司,运用大数据技术为其提供信用评估、风控、反欺诈、eKYC等服务,同时开辟流量服务。同盾科技也于2018年开展印尼业务,同时布局其他东南亚地区。预计金融科技出海东南亚将持续升温。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