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曾经红红火火的互联网金融创新创业浪潮中,支付牌照可谓一照难求。彼时,动辄上十亿的巨资就为买一张五年续展一次的许可证,让人惊叹得怀疑人生。囤牌照的赚得盆满钵满,拉皮条做中介的也动辄获取千万佣金。也正是支付牌照价格从2012年到2017年的一路暴涨,让市场对于基金代销、网络小贷以及可能的P2P网贷牌照充满期待,基金代销、网络小贷交易价格瞬间炒到过亿,而备案P2P价值更是一度被叫嚣到十亿起步。而现在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缩水近60%,牌照江湖迎来大洗牌。

尽管这些小牌照的价值先前已经被炒到云端,似乎已经存在泡沫,但从学术看,金融牌照价格的高昂不是坏事,能够帮助降低金融机构经营风险。在Hellman和Stiglitz两位名学者2001年发表于全球最顶尖的经济学期刊《美国经济评论》上的一篇文章中,他们认为不能对商业银行过度监管,监管过度了降低了商业银行持续经营的牌照价值,商业银行可能会倾向于选择短期逐利,进行高风险的放贷行为,最终伤害储户利益。对于第三方支付行业而言,在过去的野蛮生长中,约束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重要机制也在于五年的续展制度,违规虽能赚来点小钱,但可能失去的是水涨船高的牌照续展机会,从而10亿+牌照价值瞬间归零。但可惜的是大多机构只是在乎囤牌保牌,却没有想如何用好这张牌照,在审慎经营的前提下更好地支撑合规金融创新、服务实体产业。

凡是存在的价格,都会存在合理的理由。那么市场是如何评估支付牌照价值的呢,又是什么样的牌照能够一度炒到10亿+的价格?市场对于支付牌照的价值评估一是要看牌照覆盖的业务范围,核心是看业务的潜在价值。目前支付机构的业务主要包括互联网支付与移动支付、收单业务、预付卡等三块。三大业务资质中,预付卡资质的价值一直不大,形同鸡肋,2016年初具有预付卡资质的上海畅购出事,央行上海总部也一度协调重组方,也是无人愿意接盘。相比较而言,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价值一直最大,收单业务先前不被人看好,但这两年价值大幅度提升,尤其是具有全国展业资质的收单业务资质牌照。在线上流量竞争已经过于激烈的当下,部分机构通过收单业务布局线下场景资产端是必由之路。

二是要看实际展业如何,有些有业务、有利润,估值自然高;有些的确有业务,但挪用了资金,有窟窿,或者受过处罚,下次续展成功难度很大;有些则可能基本是空壳状态,属于囤牌者的最爱。目前看,公开披露的收购价格最高的是联动优势,91.56%权益的交易对价为30.39亿元,相比较2012年最早出现的第三方支付大约2000万左右的100%权益对价,无疑涨幅惊人。但联动优势的价值体现在拥有互联网支付与移动支付、银行卡收单这两块最重要的业务资质,而且实际展业情况较好,在交易前最新财年的2017年利润体量即高达2.4亿人民币,14倍左右的估值似乎比较合理。

随着互联网金融整顿的深入,支付牌照市场显然已经不复当年。先前对于支付牌照最有购买需求的大多是试图布局互联网金融的产业资本,作为互联网金融业务基础设施的互联网支付与移动支付的价值最为看好。而互联网金融的整顿使得相关概念资本市场的景气度大幅度下降,对于牌照的购买需求随之减少。此外,诸如P2P等互联网金融机构本身就是中小第三方支付机构的重要客户,行业的整顿也极大影响到了诸如易宝支付、汇付天下、丰付支付、先锋支付等先后开展了大量P2P托管业务第三方支付机构。

此外,由于网联清算的成立以及第三方支付接入网联,第三方支付市场本身也在洗牌。最直接的影响是拥有一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尤其是互联网支付及移动支付资质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给实控人带来的私人收益大幅度下降,这些私人收益既包括沉淀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也包括先前相对比较容易操作的关联交易、洗钱、挪用客户资金用于其他投资等违法违规行为带来的收入。

相关市场整顿规范后,支付机构的财务数据情况会承压,财务投资价值短期之内也不会理想,但支付牌照的战略投资价值会一直存在,并在数字化时代进一步得到强化。对于出于战略考虑的集团企业而言,在数据资产价值以及数据安全愈发被重视的当下,第一手触及零售数据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如果不握在自己手中,就好比脉门被他人把控,随时会让自己陷入被动。以先前P2P行业为例,汇付天下曾经是P2P三方托管业务合作数量最多、托管余额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其一度想介入P2P使得网贷行业为之震动。因为大家本能会想,我自己的客户信息和交易明细都在你手上,你要是做了这类业务,我的客户会被会被你营销走?

围绕第三方支付相关监管的规范根本上是为了第三方支付机构更好的发展而不是把第三方机构给管死,尽管短期各家机构可能面临调整上的压力,但长期健康发展的基础无疑更为扎实。如果说在先前的发展环境下只能囤牌炒牌或者说是伺候诸如P2P等野蛮成长的互联网金融机构,而未来随着诸如支付宝、财付通等头部支付机构在新的网联体系下的优势被拉平,一些中小支付机构有望迎来弯道超车的机会,真正去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服务实体产业,在数字化经济浪潮中贡献更多的力量,这一点将加大提升支付机构自身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作者陈文,现为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助理教授。转载及引用观点请注明单位。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