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经历了互联网时代的洗礼,金融行业的发展开始抛弃仅仅只是搭建平台撮合出借人和借款人达成交易的问题,转而开始追求深度参与到金融行业的实际运作过程当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通过加入到金融行业的实际运作过程当中来寻找破解互金行业痛点和难题的方式和方法。
无论是优化金融行业的内在组成元素,抑或是重塑金融行业的运行逻辑,互联网金融再进化的方向已经从简单的撮合转向更加深度的底层塑造和介入。可以确定的是金融行业的再进化并不仅仅只是停留在提升金融行业两端出借人和借款人的对接效率上,更重要的是要解决那些传统金融时代无法解决的痛点和难题上。随着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为代表的新技术不断落地,我们在改变金融行业本身痛点和难题的问题上,将会有更多新的可能性,由此将会把处于寒冬期的互联网金融带入到一个全新阶段。
向新技术要动力、向新模式要效益、向新功能要成长,一个以互联网金融为基础的金融新进化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告别了对于流量和资本的迷恋,抛弃了割韭菜的妄想,金融行业的发展正在进入到精耕细作期。其中,借助新技术对金融行业进行赋能,从而改变金融行业的传统架构,正在成为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的新选择。值得注意的是,在产业互联网时代的风潮下,以新技术赋能金融行业似乎是一种“政治正确”。
赋能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开启新进化?
以BATJ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不断将用户目标定位到金融行业身上,让外界简单地认为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再进化就是借助新技术对金融行业进行深度赋能,从而改变传统金融行业的运作逻辑,破解当下互金行业面临的痛点和难题。然而,赋能金融行业真的是互联网金融开启新进化的开始吗?我看未必。
简单地进行赋能,并不能够改变金融行业的本质痛点和难题。我们现在看到的比较多的赋能方式是将新技术应用到金融行业的实际运作过程当中,无论是以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体系的建立,还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客服系统的建立,其实都是在用新技术去代替人的工作。从降低成本的角度来看,这种赋能方式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成本,但是,由于这些新技术的尚未成熟,最终导致一些赋能并不能够真正提升效率,所谓的用新技术代替人力的尝试变得得不偿失。
借助新技术去改变金融行业本身的组成元素的做法,其实与互联网和金融两种元素进行简单相加的看法并没有什么两样,一味地将新技术与金融行业的内在元素进行简单相加带来的只能是一种略显笨拙的改变。或许,在某些时候,我们弥补这些笨拙的赋能所耗费的成本要比赋能之后带来的效率提升还要高很多。所谓的赋能变成了赋能本身,那么,这样的赋能便不再有任何实质性的内涵与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看,以新技术的应用为噱头的简单相加并不能够真正改变金融行业本身,甚至还有可能影响到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当赋能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金融行业的难题,而是一种概念的时候,那么,所谓的金融行业的赋能或许仅仅只是一个概念,并不具备真正实质性的内涵与意义。
无法影响和改变金融行业的功能和属性的赋能并无实质意义,所谓的赋能仅是一场空谈。我们看到现在几乎所有的赋能方式几乎都是在帮助传统金融机构去重塑传统的金融功能和属性,并没有帮助金融机构去挖掘新的功能和属性。当一种赋能方式无法从本质上改变金融行业本身的功能和作用的时候,那么,这种赋能只不过是在借助互联网之外的方式延续业已见顶的金融发展罢了。
我们看到的当下市场上几乎所有的赋能方式都是在让传统金融机构的投资和理财的功能和属性的运行效率更快、更有效率。当流量红利存在的时刻,一味地激发金融行业的传统功能和属性是有效的。一旦流量红利不再,人们对于金融行业的传统功能和属性失去了原有的兴趣,一味地激活投资和理财的属性,只会把金融行业的发展带入到新的困境里。从这个逻辑来看,我们几乎可以断定的是无法改变传统金融的功能和属性的赋能只不过是一场空谈而已。
如果我们将透支金融行业的传统功能和属性的做法看成是互联网金融进化的话,那么,这样的进化或许对于金融行业来讲并无益处。只有当赋能金融行业能够改变金融行业本身的功能和属性的时候,所谓的赋能才有意义,这种赋能带来的金融行业的进化才有意义。
以流量收割为终极追求的赋能仅仅只是进行时,当流量红利不再的时候,所谓的赋能仅是泡影。虽然现在对于金融行业的赋能是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后,开始将B端行业看成是新的目标对象的表现,但是,从底层逻辑来看,当下的赋能依然在进行新一轮的流量收割,只不过这种流量收割的对象不再是C端用户,而是B端用户而已。
当赋能逐渐成为金融行业再进化主流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其中,从本质上来看,这是一场以B端用户为代表的新一轮流量收割的开始。在C端用户流量已经见顶的大背景下,B端行业开始成为被觊觎的对象。如果仅仅只是将B端行业看成是一种流量进行收割,而不去改变B端行业本身的话,所谓的赋能仅仅只是在流量红利依然存在的时候被奉若圭臬,一旦流量红利不再,所谓的赋能便成为一种避之不及的存在。
仅仅只是把赋能看成是一种流量收割的工具,当流量收割完毕之后,所谓的赋能便不再具有任何意义,人们便会选择新的盈利模式和方法。从这个逻辑来看,我们现在看到的以对B端行业进行深度赋能来促使互联网金融再进化进化的概念仅仅只是进行的新一轮的概念营销而已,并不具备真正实质性的内涵与意义。当B端行业的流量红利收割完成之后,玩家们又将会寻找新的盈利方式和手段。
以赋能金融行业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再进化从本质上来看一次互联网式思维的延续,如果赋能B端金融行业用户无法真正实现本质性的突破,那么,所谓的赋能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噱头。等到赋能的风口已过,所谓的互联网金融的再进化又将会回到全新的轨道。作为以新技术应用为代表的新赋能或许只有找到与金融行业的结合方式,才能告别概念,回归到行业发展的本质上。
漩涡与寒冬之下,互联网金融如何有效进化?
当监管日趋深入,市场进入资本寒冬,互联网金融无疑正在从当初的野蛮生长进入到了寒冬期。对于互联网金融来讲,只有不断进化,告别以流量和资本为主要驱动力的模式,才能真正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当漩涡与寒冬不断考验互联网金融,以赋能为主要脉络的进化进入瓶颈期,互联网金融如何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进化呢?
挖掘金融行业的新功能和属性,拒绝以赋能为噱头透支金融行业的投资和理财功能。我们看到现在几乎所有的赋能方式都是围绕着投资和理财的属性展开的,虽然在B端行业尚且存在红利的大背景下,这种赋能方式可以进一步提升金融行业的运行效率,但是,等到B端行业的流量红利不再,如果一味地对B端行业进行深度赋能,所谓的赋能必然会陷入瓶颈。
挖掘金融行业的新功能和属性,找到金融行业发展的新模式和新方式,对于进入到新进化阶段的互联网金融来讲非常重要。拒绝以赋能为噱头的投资金融行业的投资和理财的功能,通过社交、社群和电商等方面的功能挖掘,我们可以找到金融行业再度发展的新动力。
只有将赋能与新功能的挖掘深度结合在一起,所谓的赋能才能跳出概念和噱头的阴影和漩涡,真正进入到全新的时代。只有找到了新功能和属性,互联网金融的进化才不会仅仅只是一种概念之下的蜕变,而是真正变成了一个有新突破的改变。
避免以简单相加为噱头的赋能,深度融合与改变才能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再度进化。尽管赋能时代的来临都是以新技术为出发点的深度改变,但是,互联网模式影响的根深蒂固最终让所谓的赋能基本上都是以简单相加的方式来实现的。从本质上来看,仅仅只是将新技术与金融进行简单相加的做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互金困境,无法真正改变金融行业本身。
很显然,这种以新技术和互联网金融简单相加的方式来进行赋能的方式并不能够真正促进互联网金融的真正进化,我们只有将新技术与互联网金融进行深度融合,所谓的进化才有意义。跳出互联网思维的影响,真正将新技术与互联网金融进行深度融合,我们才能找到互联网金融进化的全新方式和手段。
通过将新技术与金融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最终让结合之后的产物变成是一个具有鲜明金融色彩的存在,所谓的金融行业的再进化才能告别噱头,真正进入到有本质改变的全新时代。当新技术与金融行业深度融合,并且外化为一种全新的金融形态,这样的融合才有意义,这样的进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再进化。
新赋能必须以消除互金时代的痛点和难题为目标,避免陷入避重就轻的陷阱。赋能B端行业之所以会成为以BAT为代表的玩家关注的焦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借助互联网技术无法破解金融行业的痛点和难题,反而会将金融行业的痛点和难题放大。互联网金融想要有效进化必然需要以消除互金时代的痛点和难题为目标,而不是对互金的痛点和难题置之不理,转而选择新的概念去加持。
当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陷入陷阱与寒冬之中,我们需要的是借助新的赋能方式去消除那些互金时代的痛点和难题,而不是对于痛点和难题置若罔闻,仅仅只是把噱头看成是一个概念。因此,真正能够将新技术应用到破解金融行业固有痛点和难题的过程当中,而非避重就轻地一味回避,所谓的新赋能或许只有如此才有真正的意义。
只有真正将赋能B端与改造金融行业的痛点和难题结合在一起,所谓的赋能才有意义,这样的互联网金融的再进化才具有更加现实的意义,而不仅仅只是借助新的概念去吸引资本市场的注意。当互联网金融的再进化跳出来概念的噱头,所谓的赋能或许才有意义,那些真正将赋能看成是下一个发展风口的玩家们,才能真正拥抱风口,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以BATJ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不断将发展的目光转移到赋能身上让我们看到了金融行业的再进化的可能性,然而,为了赋能而赋能,只会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带入到全新的困境之中。告别互联网思维的影响,跳出简单相加的底层逻辑,真正改变金融行业本身,所谓的赋能才不会仅仅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变成一个新金融时代来临的重要标志。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