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本篇简讯源自AIER(American Institute forEconomic Research,美国经济研究所),原文作者Max Gulker,原文发表于2019年4月17日。
- - - - - - - - - 内容推荐 - - - - - - - - -
Facebook与Cambridge Analytica和涉及Google的几起丑闻引起了各界的关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为新兴科技公司(特别是Facebook和Google这样的科技巨头)建立法律规则以保护用户隐私是必要且紧迫的。然而,尽管我们无法事先预知,但是过度的监管是有可能把未来潜在的创新扼杀在摇篮里,这也终将损害用户的利益。
问题是建立什么样的法律规则,才能够兼顾创新健康生长又可以保护消费者?作者指出,以自上而下的监管模式(例如一个多管齐下的国家隐私法案体系)不仅会抑制创新生长,还会由于“监管俘获”让市场局势变得越来越利于现任大型公司(即提升市场进入门槛)。作者支持Kara Swisher在最近《纽约时报》专栏文章中提出的“其他监管力量”,即一个“自下而上”的监管模式,通过数十亿用户的观察和反馈形成一个广泛而分散的监管力量网络。
一个自下而上的监管模式强调受过教育的用户群体的重要性。首先,相比监管机构,受过教育的用户更了解自身的脆弱点,也会更清楚如何有效防止自身利益不被损害。例如,出于保护自己的隐私,这些用户会要求科技公司清楚准确地披露数据的使用方式,此类披露可能包括采取措施保持个人匿名、限制数据的内部使用,以及管理公司是否以及如何向第三方出售数据。
其次,受过教育的用户群体会促使科技公司更多的权衡用户的决策,以形成更优化的结果。假设Facebook从数据的使用中获得了可观的收入,许多用户得知此事后发现这是不可接受的。在用户知情的市场中,Facebook可以选择提供两层服务,一个是付费用户,另一个是免费用户。对于免费用户的数据,Facebook有更大的使用权利。
与此同时,监管层要专注做好用户教育工作,帮助和鼓励受过良好教育的用户群体维护权益,而不是去猜测用户想要什么样的结果,并冒着限制潜在企业生长和创新的风险去采取一些措施。监管层可以通过起草和执行明确的规则来解决围绕科技公司的隐私问题,要求科技公司全面、准确、直接地披露他们如何使用用户数据,这有助培养受过教育的用户群体的维权意识。
最后,作者建议中央监管机构采取措施,赋予和增强消费者的维权力量。
- - - - - - - - - 编译者注释 - - - - - - - - -
2018年3月17日,《纽约时报》、《卫报》与《观察家报》一齐爆出消息:效力于特朗普总统竞选的数据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剽窃并秘密保存了5000万Facebook用户的数据。这意味着Facebook数千万的用户的数据被不当使用,而且是用于影响大选。在隐私保护方面,Facebook等科技巨头本来就已经饱受质疑,“隐私门”的丑闻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围绕Facebook、Google、Amazon、Apple、Microsoft等大型科技公司的用户隐私安全问题就一直没有平息过。近年来先后发生多起隐私泄密事件,用户对于平台的不信任增加,许多人呼吁政府出台更严格的新的监管措施,其中就包括本文提到的《纽约时报》专栏作者 Kara Swisher。
本文作者 Max Gulker提出了新的观点,政府的强监管措施是一把双刃剑,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也可能会扼杀科技公司的发展和创新。因为对个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科技巨头们盈利的基础,网络平台正是通过所谓的用户画像创造商业价值。Gulker 指出,消费者群体的行动将比自上而下的监管措施更加有效,保护网络个人隐私需要依靠广大的具有良好受教育水平和维权意识的消费者的力量,他把这些消费者称为“Billions of Regulators”。政府需要采取措施赋予和增强消费者的维权力量,知情的消费者们应该要求科技公司清楚准确地披露个人数据如何被使用,这样使得多层次的解决方案成为可能,在保护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促进科技创新。
技术被恶意使用会放大信息泄露的风险,用户需要对来自商业机构使用的授权都保持格外警惕,同时,隐私保护政策则要有弹性,避免一刀切。此前据彭博社报道,Facebook 将利用区块链技术重新定义用户的数字隐私边界,以解决信息泄露问题。资本市场和外界对这一技术保有普遍乐观的态度,期待着加密技术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有效保护用户隐私的工具。相信在政府、科技公司以及千万消费者的合力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能够在安全和创新中寻求一个平衡。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首图来自图虫创意。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首图来自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