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本期嘉宾
主持人 李劲松:《计算机世界》报副总编、人工智能与金融科技产业应用研究院执行院长。资深媒体人,曾担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导刊》总编辑、《电脑商报》常务副总编等。著有《智能投顾:开启财富管理新时代》等专业书籍。
袁雨来:理财魔方创始合伙人兼CEO。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博士,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专家。曾任百度音乐技术委员会主席,百度CBG事业群组技术委员会委员,智能音乐推荐平台音贝网创始人兼CEO,打造中国第一个社交音乐推荐系统。曾任职英特尔中国研究院,负责时间精确的云计算模拟器研究工作。
易欢欢:易选股金融智能证券董事长 亚联发展董事。北京大学通讯与信息系统硕士。中国新供给五十人论坛专家成员,北京大学金融校友会副会长,中国互联网金融博物馆理事。曾任申万宏源证券董事总经理,研究所执行所长,国金证券研究所董事总经理。
科创板定位硬科技,智能投顾未来三年或将迎来大发展
科创板明确定位于硬科技,其设立的速度、力度及重视程度远超创业板、中小板甚至新三板。智能投顾作为金融科技领域最重要的底层技术之一,相关企业未来会通过科创法的方式逐渐做大做强。中国的标准化资产及资本市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积累比较薄弱,智能投顾若要迎来大发展,前期必然要经过几年的探索及打基础时期,这是一个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未来三到四年,也许会是量变到质变的拐点。目前中国在基础算法、基础设施及基础数据上拥有后发优势,无需像美国的智能投顾产业需四十年的发展时间,也许十年就已足够。
智能投顾符合硬科技要求,未来有望登陆科创板
目前智能投顾公司并不能马上登陆科创板,但未来一定会实现,因为智能投顾是人工智能在金融市场的典型应用,科符合金融与硬科技的要求。金融是IT投入最大的行业,科创板的出现也将带动行业内的一些公司上市,进一步推动一级市场发展。对早期的科技型企业来讲,大量资金用于构建技术、产品、及商业模式,其盈利状况并不理想,行业内一直希望能有中国的纳斯达克 ,让这样的企业有更好的融资机会。
科创板优势明显,是未来十年中国走向复兴的关键
科创板有几点非常大的创新,第一非盈利公司可以上市,第二红筹结构可以上市,第三融资频次没有太多限制,这基本拉平与美国纳斯达克的差距。目前,中国需要的是探索前沿科技,而不能一直是追赶者角色。经济结构要转型,资本市场的支撑方式也要随之改变。很多科研或技术型公司,可能投入5年甚至10年也未必盈利。对企业来说,如何持续地获得资本市场的注入成为核心关键。而科创板就为这类公司提供新的资金入口,这也许是未来十年中国真正迈向复兴的关键性变革。
智能投顾并非伪命题,发展过程需要时间和耐心
能投顾无法做到让客户赚到超额收益,但可以通过控制风险做资产配置,使其获取长期投资的平均收益。中国市场最大的痛点,不是缺乏高收益资产,而是大量的散户面对市场波动资产时容易追涨杀跌,亏损率达70%-80%,现在通过资产配置将亏损转为90%的盈利,让投资者享有合理回报,从这个角度说智能投顾不是伪命题。未来十年中国金融资产将从30万亿增长到220万亿,靠传统的人为方式无法实现,技术支撑不可或缺,但其发展的过程需要耐心与时间。
中国智能投顾本土化进程加速,三大方向值得深入研究
过去,中国没有买方顾问,大部分财富管理机构的从业者对资产没有过多了解。现在,我们需首先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及其风险承受能力,这是基础核心。其次,中国金融市场电子化发展较好,数据记录良好。通过商业化数据库采集数据,做大量关于人工智能自动化做投资决策的研究,最后以app形式展现给客户。所以,客户风险分析,投资管理能力构建,APP交互形式创新这几点值得深入探究。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