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回归A股之后,中国人民保险(以下简称“中国人保”)的转型之路似乎走得愈发矫健。

2019年4月11日,中国人保在北京举办“中国人保”APP上线发布会,该APP由原来只服务于财险客户的APP升级为集团保险主业的核心APP,集保险销售出单、保全/批改、理赔、续期、客户服务为一体。在行业纷纷发力科技的新赛道竞争中,成立70年的人保成为国内首家率先进行IPv6规模化应用的金融机构,基于此,APP能够满足广大用户“一站式、一致性”服务体验。

在此前的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保董事长缪建民曾表示,“我们的竞争优势是品牌、队伍和机构,我们的短板在科技赋能和市场化机制。”

显然,中国人保正在不遗余力的补齐自己的短板:通过推进和落实数字化战略,重建基础架构和升级核心系统;通过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市场化的机制和体制。“3411”工程便是缪建民带领人保补短板再出发的核心武器。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站在新技术革命、商业模式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交汇时期,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正在实施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3411工程’。这是中国人保转方式、优结构、换动能,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具体行动,关系着人保集团的长远发展。”发布会上,中国人保总裁白涛明确表达了通过“3411工程”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信心。

升级上线的APP是中国人保“3411工程”的重点项目,其设计出发点透露出了中国人保转型数字化转型的新尝试:重视服务与用户体验,着眼于统一,从客户视角设计了统一的注册登录、统一的个人中心、统一的保单管理、统一的在线客服、综合的在线商城、综合的理赔报案等功能模块,能够有效满足广大用户一致性和一站式的体验需求;着眼于连接,转换新的动能,通过线上化的方式,将广泛布局、数量庞大的网点资源、队伍资源、客户资源、服务资源激活和串联,盘活中国人保线下传统优势,推动中国人保新旧动能转换;该项目还着眼于赋能,发力科技,引入人脸识别、智能推荐、客户画像、科技理赔等应用创新工具,通过智能技术推动科技赋能,实现保险供给内容和供给模式的升级。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