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1
不出意外,「小微金融」成为今年两会点击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
尽管小微金融服务一直以来都是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领域,从不会缺席历年的两会议题、甚至是政府工作报告。但是今年,两会上提到小微金融业务时传递出了更明确的信号——扩大投放、规模增长。
想必很多人已经感受到了,政府工作报告在明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降低贷款成本」、「增强信贷投放能力」的要求之外,直接给出了业务增长的数字指标「今年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四季度末,大型商业银行用于小微企业贷款的余额为71022亿元。照此测算,贷款余额增长30%,整体规模至少将扩张2万亿以上,这还不包括股份行、城商行以及农商行,他们才是真正的小微贷款主力。
这个目标对于银行而言挑战不小。
如此庞大的规模增长本就不易,要知道,在定下30%的增长目标之前,大型银行业小微贷款余额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出现下降,2018年全年累计下降3203亿元,降幅达4.3%。更何况这种增长还要伴随着放贷成本的降低,和风控效率的提升。
当然,这对于另外一些公司来说,可能也是一个新的机会。
在高增长与高要求面前,银行只有两条路,寻求内部的技术突破,或者寻找到外部的合作伙伴。只要有银行愿意把目光投向后一种选择,一批服务于小微信贷的「助贷」公司,以及内涵更大的金融科技服务公司,或许能够从这场小微信贷大跃进中,挖掘到新的机会。
2
小微金融的「助贷」业务,并非是一个新生事物。
我在此前的文章(《风暴眼中的助贷》)中曾经提到过这个模式最早在国内的发展,无论是国开行和中安信业的合作,还是阿里小贷与建行、工行的合作中,虽然产品是信用贷款模式,但很大一部分都是针对个体工商户和小企业主的经营性贷款。
只不过后来,随着消费金融行业站上风口,一大批P2P平台、互联网小贷公司崛起,以现金贷为代表的个人信贷平台迅速崛起,在助贷业务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小微金融业务的助贷开始变得边缘化。
其中的逻辑也并不难理解,从业务本身的逻辑出发,个人信贷业务从获客、风控到产品、运营都高度标准化和流程化。甚至即便风控的精度没有那么高,只要有足够多的流量,也可以通过规模增长、大数法则获得丰厚的利润。
这样的例子我们已经见过太多,一年计提9亿坏账还能盈利9亿的二三四五,讲述「真·印钞机」故事的趣店,都是如此。这也是持牌机构们乐意与这些现金贷平台、或者说消费金融平台合作的原因,更是银行近些年持续向零售业务转型的动力。
在新金融浪潮带来的信贷革命里,以现金贷为代表的个人信贷业务发展比较激进,也相对成熟。但这也造成了助贷业务在小微信贷服务方面的「缺位」。
从大类资产的角度,小微企业大多受到行业周期波动影响,且风险具有传染性。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银行传统业务模式对人员规模和素质的高度依赖,始终无法解决高风险、高坏账、低利润甚至亏损的问题。
这也是小微金融一直以来都高度依赖政策和监管引导的原因,否则商业银行很难有动力去主动介入这部分业务。
而2019年两会上,对于大型商业银行的定量增长要求,以及今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将在3月底制定2019年度民营企业服务目标,结合民营企业经营实际科学安排贷款投放,事实上通过监管手段划定了一个具有增长潜力的市场。
与此同时,监管部门也在不断强化金融科技在解决小微金融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
央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有记者提问关于未来金融科技的发展规划时,央行行长范一飞表示,「加强金融科技应用,助力疏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尤其是针对银企信息不对称、风险识别不精准、融资成本高等痛点,探索利用神经网络、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优化信贷流程和客户评价模型,降低信贷业务成本,提升信贷服务效率,推动融资审批更加自动化、产品营销更加网络化、风险识别更加智能化。
在一个加速增长的市场上,有诸多效率待提升的环节,这些都是金融科技公司们的机会。
3
事实上,在此前的几年中,金融科技在优化小微金融业务中发挥的作用,也在不断被验证。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在两会部长通道接受采访时提到:
大型银行,比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运用大数据互联网前年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也可以做到很快放款,不良率保持在很低的水平,比如建设银行只有1%左右;
中型银行,比如江苏银行,做得也不错,也是利用大数据来作出判断,不良率也比较低;
还有网商银行、微众银行、还有互联网小贷公司,贷款做得也很不错,不良率也比较低,所以今年我们会进一步推广这些经验,在大中小银行里面普及,采取更多的措施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发展。
比如网商银行由生态内到体系外的积累和实践,就在去年取得了快速的规模增长。
截至2018年末,网商银行累计为超过1500万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提供了超过2万亿元贷款,仅2018年一个自然年就为小微经营者提供了超过1万亿元的资金支持,其中96%发放给了贷款金额100万元以下的小微经营者。
此外,还有刚刚公布财报的平安银行。财报显示,平安银行在2018年推出了「新一贷」企业税金方案,为小微企业主提供服务,通过与第三方数据对接,在线获取数据实行差异化定价。
截止到2018年末,「新一贷」贷款余额 1537.45 亿元,不良率 1.00%,这一数字低于平安银行信用卡的不良水平。
与此同时,一些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融资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在崛起。典型如总部位于深圳的大数金融,已经与超过50家金融机构建立了助贷关系,专注于解决小微企业信贷从获客到风控的一系列问题。
尽管小微金融服务还任重道远,但在金融科技优化小微信贷业务的效果显现之后,我们看到了市场的发展不仅源于监管政策的倾斜,还有商业机构主动的选择。 这本身就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不是么。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