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当今社会,科技与金融的融合乃是大势所趋,科技在提升金融运行效率的同时是否会彻底颠覆传统金融中介?金融科技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一度引起热议的比特币是否能够取代法定货币的地位?货币的发展以及演变的逻辑又是怎样的?谈及科技金融,这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索。
日前,中国银行原副行长王永利表示,金融并不是简单的信息中介,更是重要的风险控制节点,将金融与科技结合在一起时要准确地把握金融的本质和发展的逻辑。对于货币而言,其最重要的功能是价值尺度,保持价值尺度的稳定需要货币总量与财富规模相对应,由于比特币等网络数字币违背了货币发展的逻辑和规律,缺乏法定财富的对应,因此难以颠覆和取代法定货币。
金融并非简单的信息中介而是风险控制的重要节点
众所周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枢纽,互联网对金融的影响亦是在所难免。
在王永利看来,金融其实也一直在利用各种技术,不断提升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严密风险控制。
“但是要避免一个问题,很多人想象用技术就可以把金融彻底颠覆。金融一直会用技术来提升自身,但是技术能否彻底将其改造却要非常谨慎。”王永利举例说,之前互联网金融热度颇高之时,很多人认为互联网互联互通,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可以直接交互了,金融中介就多余了,一定会被淘汰掉。不过,在他看来,金融并非简单的信息中介,而是风险控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未来金融交易越发达、交易量越大,其风险就越大,就越需要专业化的信用风控中介。如果不能识别和控制风险,去做金融是很危险的。
以为例,王永利提到,按照严格规定,P2P平台只能是信息撮合的平台,不能做成资金池和信用中介,但这其中有一系列问题。他解释道:“有了这个平台以后,供需双方简单地看平台上的信息,就敢去做交易吗?如今网络上有大量的虚假信息,我们每个人是否有能力去甄别?如果要求平台对借贷信息真实性作出保证,那么它在很大程度上就对资金需求方提供了隐形的担保,而它所收取的信息费是弥补不了隐形担保的,因此,最后全做成资金池和信用中介。但是金融监管又没跟上来,导致出现很多严重的问题。”
“这些说明什么呢?就是我们一定要积极拥抱并且运用新的技术,来提升金融的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严密风险控制。这是一个基本要求,但同时也要准确地把握金融的本质以及发展的逻辑,知道其重要的风险点在哪里,这样才能将金融与科技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趋利避害,让其成为一个好东西,而不是一个糟糕的结果。”王永利如是说。
价值尺度应保持稳定货币总量要与财富规模对应
谈及当今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的发展,必然会联想到数字币、区块链。在币圈中常见的资本运作模式是,挖矿造币后通过ICO来迅速回笼资金。那么,以比特币为代表的网络数字币能否成为真正的货币呢?
在王永利看来,解答这一问题,首先要说明什么是货币?货币发展和演变的逻辑以及规律是什么?
他提到,货币在人类世界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最原始的商品实物货币到规制化的金属货币,之后到金属本位下的纸币,再到去金属本位的信用货币。随着人类社会交往、交换的发展,人们发现货币越来越重要,因为经济交往交换需要货币。而货币最根本、最重要的功能便是价值尺度。
王永利分析称:“要发挥好价值尺度的功能,最基本的要求是这个尺度必须尽可能稳定。如果一个东西作为价值尺度经常变,那整个经济社会就会乱套。”
那么,如何保持价值尺度的稳定?王永利表示,要想保证一个国家的货币币值相对稳定,就要求这个国家的货币总量要跟其主权范围内法律可以保护的社会财富规模相对应。“五花八门的财富如何去对应?于是大家找了一些有代表性的东西,形成社会(消费者)物价总指数,例如CPI等。只要价格总指数的波动率在预期可控范围内,就认为它是相对稳定的。”
他同时说道:“要保持币值稳定,货币必须从财富当中退出,变成财富价值的对应物、表征物。它不能再是财富的一部分,否则货币总量和财富永远无法对应。于是黄金和白银等贵金属就必须退出货币舞台,回归其本源,只是社会财富的一部分,它们也必须用货币来标价,而不是用其去标价其他。”
货币要与财富相对应,财富是有法律属性的。王永利表示:“我们今天的货币叫作信用货币,同时也叫作主权货币、法定货币,这是因为一个国家的货币不能轻易去用其他国家的财富与之对应,除非那个国家同意该国货币也在其国内流通,否则是绝对不可以的。因此,国家一定要用法律来保障主权范围的财富与其货币相对应,这就使得货币上升到主权货币、法定货币。”
金融监管重心是法定货币而不是网络数字币
近两年来,比特币等网络数字币的概念在红到发紫的同时也饱受争议。王永利认为,在货币的领域,比特币高度模仿黄金。如同地球上黄金的储量是一定的,比特币的总量也是固定2100万个,越往后越难挖出来,因此,每年新增的产量会递减,而且总有一天会枯竭。尽管有些人认为这样避免了人为多放货币导致货币贬值,进而瓜分公众财富。这看似公平合理,但王永利认为,这违反了货币发展的逻辑。
他指出:“比特币对应的财富是什么?根本没有法律保证。这边严格控制了货币供应量,但是财富的变化能控制住吗?如果货币供应量是严格限制的,但财富是剧烈膨胀的,就会面临严重通货紧缩。”
同时,比特币的每个账户是公开透明、不可逆转且不可篡改的,但其背后的所有者、操作者却是高度匿名的。“如果有人在网上给你发信息想卖东西给你,你敢跟他做交易吗?实际上不可能,最后只能是面对面的实物交易才可能用比特币支付,应用场景太狭小了。另外,比特币主要用来和法定货币兑换,日常流通的还是法定货币,而且是在法定货币受到监管的基础上人们才敢去跟不认识的人兑换。”王永利进一步解释道,“因此,比特币最后的结果只能成为一个网络社区的社区币或者商圈币。如同我们今天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但社会上依然会有类似食堂的饭菜卡、商场的购物券、电商平台的积分等,这是在一定范围内赋予特殊权利义务运行的东西。”如果出了这个圈子,可以到外面去买卖物品,会挑战法定货币的地位,影响到法定货币的币值管理,就一定会受到货币当局的监管,网络数字币同样如此。
不过,为了人们能够获得和使用商圈币,也需要开个口子,允许类似的网络数字币与法定货币兑换,但是监管要跟上。王永利称:“公开交易平台开立法定货币钱包或账户,必须满足实名制要求,而且原币原账户上去以后,只能原币原账户回去,否则反洗钱、反恐怖输送、反商业贿赂等很多问题都解决不了。这个东西不可以成为一个监管的灰色地带,导致大量的财富通过其输送到不应该去的地方。”
所以,网络数字币与法定货币兑换的环节成为金融监管的重点,金融监管的重心则是法定货币,而不是网络数字币。
网络数字币作为一种网络虚拟资产,可以发展期货及其衍生品交易等,但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方面的监管规定,否则,监管叫停是理所当然、在所难免的。当然,监管上也必须积极跟进,准确认知、科学监管。
作为一种社区币、商圈币,网络数字币具有存在的空间和特殊的价值,但其价值最终取决于其依存的区块链社区或商圈的覆盖面、活跃度,即取决于数字币的应用场景与影响力,而不是区块链的应用取决于其数字币的发展。发展区块链,不应将重心放在挖矿造币上,而应放在实际应用上,要注重解决现实世界的痛点问题。
相应的,中央银行不可能模仿比特币等去中心化的全新的数字币模式推出自己的数字货币或法定数字货币,中央银行数字货币只能是法定货币体系下货币的数字化、智能化。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