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18年,是对第三方支付违规处罚力度空前的一年,至少从金额和数量上来看是如此。

过去一年,中国央行至少罚没了第三方支付机构2.03亿元。6张罚单在2000万元以上。而在2017年,这一数据为69家支付机构遭央行累计98次处罚,罚款总额为2667万元,2018年是2017年的7.6倍。

尤其2018年下半年,监管升级,一举开出了5张2000万元以上大罚单,总额达到1.43亿元。

新金融洛书统计显示,重罚的前10张罚单累计金额达到2.02亿元。占整年罚金的99.4%。其中国付宝领下了全年最大罚单,达到4646万元。

2018年第三方支付机构前十大罚单

1. 为什么重罚?

从2015年8月至今,央行注销了28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牌照,现今仍存243家。

2017年以来,央行从顶层设计上逐渐梳理整个支付清算行业的过程。自此,强监管模式开启。过去几年中注销的28张支付牌照,仅2017年一年就占了20张。

2018年的罚单中,大多数来自账户端和清结算方式以及线下收单方面的所有“灰色地带”。

在支付界,违反《反洗钱法》和为违法交易提供支付支持是重罪,2018年前10大罚单中的多家机构,都与此两罪有关。

领下年度最大罚单的国付宝和领下2424万元罚单的联动优势, 被罚主因是为非法交易提供了网络支付服务,及为身份不明的客户提供服务或与其进行交易、未按照规定报送可疑交易报告、未按规定存放和使用客户备付金等违法违规行为。

领下第二大和第五大罚单的智付和银盛支付,同样因为为非法交易提供支付支持,其中,智付是为境外交易非法黄金交易,银盛支付是为境外非法贵金属互联网交易平台提供网络支付业务服务。

2017年以来,针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展的跨境外汇支付业务专项检查,已暴露出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在展业中的“高危漏洞”。

在新金融洛书看来,这些现象是第三方支付机构获利空间逐渐丧失的情况下铤而走险的表现。

2. 重罚之下,出路在哪?

2018年是第三方支付备付金集体缴存之年,当前离2019年1月14日100%集中缴存大限仅7天时间。

在2018年100多张罚单中,至少有10张以上原因是违反客户备付金相关管理规定,其中包括挪用客户备付金等行为。未来,备付金仍有可能成为支付机构的“余悸”。一些支付机构已开始做余额理财,一举将原本要成为备付金余额的客户资金,转化为客户余额理财。

如果说2018年以前支付界一些不规范的机构还依靠投机取巧、靠“钻空子”活得很好。那么2018年的支付界违规行为,则显现出一些铤而走险的苗头。

铤而走险的原因是,强监管已将存在多年的“灰色地带”一一围剿清除,2018年以后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必须直面几个生死攸关难题:

1、费率降低。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第三方支付费率一降再降,但无费率优势就无竞争优势的情况很大程度决定支付机构的竞争力。

2、备付金利息收入取消。1月14日,支付机构备付金100%缴存迎来最后期限。这一曾经支付机构赖以生存的盈利工具将消失。汇付天下就曾在招股书披露,其2017年备付金结余占整体利润收入的36.9%。而在很多支付机构中,这一数据或达到80%以上。

面对日渐收窄的利润空间,支付机构难免铤而走险。

于是就出现了智付为境外非法黄金交易提供支付服务而领下4200万元罚单、银盛支付为境外非法贵金属互联网交易平台提供网络支付业务服务而领下2247万元罚单的事情。

未来,支付机构的出路之一,或在C端开辟金融理财道路,或在B端做银联、微信或支付宝的代理,提供SaaS服务;或聚焦垂直B端市场如保理、供应链金融,这是一些支付宝、微信支付尚未占领的区域。

另外,在当前残酷的竞争环境中,过去几年被收购的支付机构已达到33家,未来,出卖牌照,仍将是一大趋势。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