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经历了网约车风波,滴滴的路人观感还没完全恢复,其在金融业务上的布局也显得小心翼翼。

1月2日,滴滴APP上线了“金融服务”业务。除了最近上线的“点滴相互”外,还将车险、理财、支付和信贷业务整合到一起。

从事金融业务近一年,滴滴与京东、携程等互联网巨头一样,一直在已有的出行场景上拓展金融条线,触角还没有完全深入到金融的方方面面。

早在三个月前,滴滴金融APP已经上线,不过似乎没有激起太大的水花。如今滴滴把金融服务嵌入出行场景,给金融平台引流,低调布局了近一年的滴滴,终于要在2019年开始发力金融了?

滴滴相关知情人士向独角金融(微信公号:uni-fin)表示,目前产品已经经过大半年的完善和迭代,近期上线希望能够为更多的出行产品用户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

出行市场,滴滴布局金融自然具有优势。换个战场,滴滴逃得开BATJ的“巨头魔咒”吗?那么,过去一年,滴滴金融究竟做的如何呢?

上线四大金融产品

2018年春节前,滴滴将金融部门升级成为金融事业部。到了12月,滴滴进行了新一次组织结构合并调整。其内部邮件显示,公司合并了专车、快车事业群,成立网约车平台公司;将小桔车服和汽车资产管理中心合并等六大变化,却唯独不见对金融事业部的新安排。

2018年末的组织结构调整大张旗鼓,滴滴的金融业务却未提及。看似没有任何动态的滴滴金融,私底下已经上线试水了多个金融产品。

独角金融(微信公号:uni-fin)梳理发现,从2018年4月开始,滴滴推出信贷产品“滴水贷”。到了6月,上线“信用付”。前者是针对滴滴司机推出的信用贷款,后者则是针对打车用户的消费贷。目前,滴水贷暂未全部开放,信用付则需要预约使用。

可见在消费金融领域,滴滴还是个新手,而在支付领域,早已拿下支付牌照的滴滴,在2018年下半年上线了自有支付渠道。用户可以绑定银行卡并进行账户充值,意味着滴滴支付不仅能够在其自有出行场景中使用,在其他线下场景中与支付宝、微信支付一样成为了第三方支付平台。

此外,2018年末,滴滴上线“点滴相互”,称其为重大疾病互助计划。不过前有蚂蚁金服的保险产品“相互保”,京东金融的“京东互保”,后经监管部门约谈,“相互保”变“相互宝”,“京东互保”紧急下架。此时滴滴上线“点滴相互”,难免备受争议。

独角金融(微信公号:uni-fin)向滴滴方面求证“点滴相互”相关事宜,滴滴相关知情人士透露,“点滴相互并非保险产品,其定位为互联网互助计划。该产品与升级后的“相互宝”较为类似,在互助金和管理费用等方面有一定区别。”

“风波后”低调做金融

过去三年,滴滴已经拿下商业保理、融资租赁、保险代理、网络小贷和支付牌照。此外,滴滴出行今年1月份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滴滴用户数量已达4.5亿,共完成74.3亿订单。凭借巨大的用户量与使用频率,在流量变现时代,滴滴布局金融也无可厚非。只是,相比其他互联网企业,滴滴在2018年真正上线金融业务时,态度似乎更为低调。

究其原因,一方面,其部分金融业务还在试水,并未完全开放。另一方面,业内人士认为,“顺风车”风波后,滴滴卷入了舆论讨伐的漩涡,使其估值一降再降。如果再去高调宣布业务,只怕会旧事重提,难以降息。

2018年9月,交通运输部通报滴滴存在的七大问题,顺风车产品存在的重大安全隐患中,包括业务资金结算模式不合规、“以租代购”业务、派单和分配机制等运营规则不透明等。

在网约车领域,滴滴已经是“一方霸主”的地位,但是在业务进行过程中,仍有不少待完善的地方。而其金融业务是依托于滴滴的主业场景而生,能不能做好,又增加了几分不确定性。

依赖出行场景

金融服务内嵌于业务场景中,已然成为互联网企业发展的标配。BATJ、美团、小米等互联网巨头的金融业务均已做得风生水起。可以预见的是,几乎所有的流量平台,发展到一定时期都会延伸到金融服务,在网约车领域“呼风唤雨”的滴滴也未能免俗。

中国社会科学院产业金融研究基地副秘书长、百舸新金融智库创始人陈文向独角金融(微信公号:uni-fin)表示,互联网出行平台使用频率高,容易形成数据;产融场景好,容易产生金融需求。在大量数据和金融需求的基础上,可以开展多维度的授信,而车主又可以转化为直接的借贷主体。除此之外,还比较容易开展互联网车险、意外险等互联网保险业务。

滴滴目前所拥有的金融产品,涉及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保险销售、理财等领域,主要还是围绕其出行场景布局。前述滴滴相关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滴滴金融服务的定位仍是助力出行产品,希望通过发挥出行生态优势,输出数据风控能力,为司机、乘客、合作伙伴提供更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使金融科技惠及更多的出行场景。”

金融,是巨头们流量变现的惯用手法,但是,陈文认为,“产业资本搞金融最大的尴尬就是很难跳出其生态体系之外”。也就是说,滴滴想要拓展出行场景之外的金融业务相对比较难。对比携程等OTA企业,他们也是围绕旅游产业链展开,在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保险销售、支付等方面进行布局,与滴滴的战略如出一辙。

以场景为依托是布局金融业务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在如今巨头纷争,小企业蜂涌的局势下,市场留给滴滴的份额不多了。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