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一个无牌照不金融的新时代全面降临了。
然而,这却并不一定是一个无牌照不保险的时代。
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保险业原保费收入3.66万亿元,同比增长18.16%,保费金额继续创历史新高,按照保费计算,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保险大国。从保险行业产业链来看,分割这数万亿市场的玩家大致分为三类。
保险行业最核心的生产力是持牌的保险公司。银保监会官网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26日,我国共有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人身险保险公司、财产险保险公司共计192家。
保险公司之下则是持牌的保险中介公司,其中包括保险公估公司、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代理公司。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共有保险公估公司326家。此前智研资讯的一份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的保险中介公司数量预计将会达到2565家。
而在保险中介公司之下,则是更多围绕3000余家保险持牌机构第三方服务公司。第三方服务公司多数是在原保险行业的产品设计、定价承保、分销渠道、理赔服务以及技术系统等5个环节服务于持牌保险公司,在“牌照经济”愈演愈烈的当下,第三方服务公司的未来发展之路愈加坎坷。
从总量来看,2017年我国保险业总资产16.75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0.8%;按照保险业“十三五”的规划目标,到2020年,保险业总资产规模将超过25万亿元。
毫无疑问,我国的保险市场仍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没有牌照优势的第三方服务公司如何搭上发展的快车?亿欧整理发现,目前第三方服务公司的主营业务多集中在三大细分:
1、保险营销
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5年兴起的保险公司多数集中在营销环节。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保险行业主要依靠人力堆积、电销、银行直销等方式去获取用户,保险销售的区域性特点十分明显。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流量为王”、“场景为王”的思维也逐渐影响了保险行业的发展,早期线上获客便捷的红利让“保险营销”越来越被重视。然而自2017年以来,移动互联网红利不再,蓝海变红海,如何在依靠更有效的营销方式获客,成为了摆在保险公司面前的一道难题。“术业有专攻”,部分创业者恰恰瞄准了这一方向深耕。
保险营销端第三方服务公司的入局壁垒在资源(场景端资源和保险公司资源),天花板在于可分成比例有限,“劳多得少”稍显可惜。因而得到一张保险牌照进一步发展或被大型保险公司收购是该类公司常见的两种结局。
2、技术服务
技术服务又涵盖3个方面:
其一是底层技术服务,主要为保险公司提供SAAS等基础服务。自互联网出现,电子化、信息化发展成为大势所趋以来,SAAS服务商就是一个“江湖上一直有他的传说”的角色,保险行业亦如是。20年后的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于便捷程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原本的SAAS服务商也迈入了变革期。老牌SAAS服务商积极求变、新兴服务商初生牛犊,共同推进着整个行业底层技术的发展。
其二是增效技术服务。技术的升级逻辑和产品的迭代逻辑十分相似——颠覆性少有而改良型常见。因此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高速上升的周期里,网络支付、保单电子化、保险数据上“云”、CRM系统等各个环节的改进层出不穷。
其三是提质技术服务,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将会给保险行业带来质的变化。人工智能、大数据对于保险前期的产品设计、定价承保和后期的理赔核保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区块链技术在智能合约、欺诈预防等方面作为技术支撑,更是能从根本上改变保险行业的工作原理。
3、客户关系
保险行业长期以来一直被诟病“理赔难”,除却产品因素和消费者因素之外,更重要的是整个行业“重销售轻服务”沉疴已久。“买保险前销售前一天上门七八遍,售后理赔的时候找不到人”很容易造成消费者的心理落差。并且由于理赔资料复杂、繁琐,会让消费者进一步产生“理赔真难”的感觉。
另一方面,随着保险供给方的增多,个性化定制的需求越来越显著,用户对于便捷性、舒适性等个人感受也更加重视,客户关系成为了保险公司不得不关注的一个重点。
因此部分的创业公司切入“保险后市场”的时候,更多打的是“体验牌”,商保直付、一键理赔、回访收尾等等已不鲜见。
除此之外,随着投保用户群体的不断加扩大,保险公司追求增量用户带来增长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与用户建立良好的互动,也有助于提高用户的二次投保率,给保险公司带去新的营收增长点。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