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17年的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同时当天也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协议为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化内地和港澳交流合作提供了保障。如今,在包括基础建设、市场一体化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2018年6月24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联合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广东金融学会、广州市金融工作局在广州举行的“2018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广州峰会”盛大开幕。峰会举办了聚焦“大湾区建设与粤港澳互联互通”的主题论坛,探讨粤港澳大湾区今后的发展及金融开放的需求。

图为主题论坛现场

黄埔区区长、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陈小华发表致辞。广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中国银行广东省分行副行长蔡兴华、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以及高银国际(香港)金融集团联席董事会主席吴超发言并进行圆桌交流。本主题论坛由凤凰卫视主持人王峰主持。

图为陈小华

当前的粤港澳大湾区是高光亮点

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陈小华在会上表示,世界各大湾区都致力于发展金融产业,纽约、东京、旧金山三大湾区都是世界级的金融中心,拥有强大的金融支撑力,影响着地区乃至全球的资源配置。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以建设成世界级的湾区为目标,未来也将成为全球的金融枢纽。

陈小华在介绍粤港澳大湾区时提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发展金融创新时具有几点优势。一是区位优势,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作为珠江三角洲的几何中心,拥有著名的四大高端发展平台、雄厚的产业基础、丰富的人才资源储备和强劲的创新实力。二是政策创新优势,对高层人才、项目和风投机构都给予了支持与奖励。三是在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企业服务等方面优势明显,设立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区级一百亿的风险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共同投向区内科技企业和战略型新兴产业。四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广东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实验区,在政策制度创新、知识产权改革、企业服务等方面领跑全国。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全球企业投资者首选地和最佳发展地,是离成功最近的地方。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陈小华指出将抓住粤港澳深入合作、互联互通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风投产业,积极推动风险投资,沿着产融结合的方向大胆实施金融创新,努力打造湾区的金融新标杆。

大湾区发展潜力巨大

图为沈明高

沈明高认为,大湾区将是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战场。从人均GDP和人口数量来看,粤港澳大湾区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对于如何助力大湾区建设,沈明高指出,需要先认清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优势。一是制造业优势。从四个大湾区来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制造业占比是最高的,同时其升级潜力也是最大的。二是金融中心优势。大湾区的金融开放就是金融创新,若能对香港、澳门开放,就是与国际金融中心接轨。三是低端制造业转移。目前中国低端制造业已经开始转向东南亚国家转移,一方面中国产业的下游部分向外转移,另一方面中国部分产业链升级,大湾区是制造业转移升级的重要节点。四是消费优势。人口规模优势大湾区发展的一个特点,可以不用依靠大规模的出口,凭借挖掘消费的潜力就可以推动大湾区制造业升级,经济发展更加独立自主。

沈明高建议未来大湾区的发展可以根据其优势来寻找突破口。第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是大湾区发展的落脚点,建议设立“湾区通”,把香港、澳门的资金引导到广东地区的实体经济,形成良性循环。第二,要充分满足老百姓财富管理的需要,为中国居民配置海外资产和外国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提供便利,找到资金双向有序流动的突破口。第三,出台“正面清单”,打开长期资金进入大湾区市场的通道。

沈明高认为,未来在大湾区发展过程中可以把握三方面的投资机会,一是关注制造业升级和创新,二是预见世界级企业崛起,三是逐步跨境配置资产。

发挥优势创新 推动互联互通

图为蔡兴华

蔡兴华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预计到2040年,粤港澳大湾区的GDP有望赶上东盟十国,成为亚太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粤港澳大湾区处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三个法律框架、三个关税区、四个中心城市这么一个多元体系内,为对接世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灵活的制度安排,也促进了金融创新的发展。蔡兴华总结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八大发展特点:一是互联互通的高地,二是世界金融的中心,三是先进制造的基地,四是科技创新的重镇,五是物流航运的枢纽,六是国际合作的前沿,七是旅游观光的胜地,八是生态宜居的家园。粤港澳三地都要努力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自由流通。

蔡兴华指出,随着湾区互联互通的加快推进,湾区内企业和居民一体化的金融需求也将日益增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融资需求,二是跨境支付的需求,三是跨境贸易需求,四是资本运作的需求,五是财富管理的需求。对此,银行可以在四个方面进行作为,分别是民生金融、丝路金融、绿色金融和科技金融。具体表现为助力粤港澳的物理联通、资金联通和服务联通。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对金融机构的创新提出了高要求。对此,蔡兴华认为金融机构可从三个方面推动湾区创新工作:首先,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亮点就是“科技+金融”,要让科技企业生于科技,长于金融;其次,要坚持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追求高质量发展,迈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最后,是要将多元的制度格局变成机遇和优势。

产融结合要注意避免政策失误

图为朱海斌

朱海斌表示,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中国的金融改革尤其是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里有很多经验和教训。

一是大家简单地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理解为要发展、做大金融业,但忽略了其前提是要在一个稳健的基础上,其核心是在信用基础上的风险定价。二是在说下一轮金融改革的重点是要发展直接融资,忽略了在一个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融资体系下,不同的金融体系(包括传统银行体系)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各有侧重各有所长。三是过于依赖货币政策的作用,忽略了其他的政策(如财政政策)和实体经济本身改革(如发挥制造业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朱海斌认为“大湾区的发展有非常好的基础。关于大湾区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政策可以做些什么已谈的很多,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思路是应该避免哪些方面的失误。”

一国两制制度成为大湾区重要优势

图为吴超

粤港澳大湾区与其它三个湾区最大不同的特点是一国两制的制度。吴超认为一国两制的制度安排恰恰又是大湾区发展的重要优势,可以发挥其各自的优势互补和制度上的合力来推动湾区的发展。

香港以金融为主,深圳以科技创新为主,且有多年的电子制造、科技制造的基础,而广州是传统的贸易中心。因此,这三个龙头城市的各自优势互补在一国两制的制度安排下,对助力于整个大湾区的推动有强大的作用。

吴超表示,因为制度的特点和城市的发展不同,金融服务业在整个湾区中起着穿针引线和助推器的作用。同时,湾区概念提出之后,港珠澳大桥也即将通车,使得交通变得更加便利。粤港澳大湾区有着非常多的人口,庞大的人口数量和便利的交通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同时也助推金融业的发展。

“大湾区建设与粤港澳互联互通”主题论坛在热烈的讨论中结束,广东省和广州市作为改革开放排头兵将在金融开放和区域经济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未来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潜藏着无限潜力和多样的可能性。在金融系统的有效助力下,粤港澳大湾区将在综合实力、开放程度、经济活力方面产生无限可能。

广州峰会作为全球金融论坛的区域峰会,已连续举办三届,致力于融合政策、学术和业界等多方面观点和研究成果,搭建大湾区在金融方面互联互通的交流平台,助力广东省及周边地区的金融改革与发展。
本次峰会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广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广东金融学会、广州市金融工作局联合主办,北京清控金媒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金交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佛山农商银行、同盾科技、夸客金融、快牛金科、高银国际、汇中财富协办,指旺金科支持,《清华金融评论》、未央网为峰会官方媒体,《南方金融》、《金交会》为峰会特约媒体,网易财经和陆家嘴直播为峰会合作媒体。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