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近年来吸引了众多投资(机)者的关注。随着比特币的价格一路走高,不少投资(机)者赚得盆满钵满。然而,比特币从诞生以来,就饱受争议。争议的一大焦点在于,有不法分子利用比特币从事贩毒、走私、洗钱等非法活动。这给监管带来了挑战。2017年9月4日,我国相关的多个监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网信办、工信部、工商总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公告,要求停止以比特币、以太币为代表的代币发行,并要求“任何所谓的代币融资交易平台不得从事法定货币与代币、‘虚拟货币’相互之间的兑换业务,不得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代币或‘虚拟货币’,不得为代币或‘虚拟货币’提供定价、信息中介等服务。”随后,9月13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也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等所谓“虚拟货币”风险的提示》称,以比特币为代表的 “虚拟货币”在一些互联网平台进行集中交易,涉众人数逐渐扩大,所形成的金融和社会风险隐患不容忽视。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在接受采访时称,“已经有很确凿的证据证明交易平台以及比特币,被非法活动所利用”。

不仅在我国,世界范围内来看,针对数字货币的监管对各国政府而言都是一个重要命题。比如,2017年和2018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因为担心缺乏有效监管,连续两次拒绝了一个以数字货币为交易标的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成立申请,这一基金的规模达到10亿美金。这说明,虽然数字货币可能带来了更快捷的交易过程,但数字货币很可能被用于非法交易活动、洗钱、逃避资本管制、甚至资助恐怖活动,监管机构对此十分忧虑。毫无疑问,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提供了数字化且匿名的支付方式,这为黑市的交易活动以及其他非法交易行为提供了极大便利。美国联邦调查局近日就打掉了一个叫作“丝绸之路”(Silk Road)的黑市网站,这个网站涉及超过400万美元的比特币交易。

对监管者而言,一个直接的问题是,用数字货币完成的交易中,究竟有多少涉及非法交易?这个问题可能直接关系到监管者对待数字货币的态度,以及数字货币未来的命运。假如非法交易不是数字货币交易的主流,那么监管者可能会更关注“主要矛盾”,采用更温和的手段对待数字货币;然而,如果使用数字货币交易的用户绝大多数是不法分子,那么可以想见,监管机构更有可能对数字货币重拳出击。

那么,手里可能攥着2个比特币的你,一定会想知道,迄今为止由比特币促成的近2万亿美元的交易量中,有多少比例的交易的背后是走私、贩毒、色情、甚至谋杀?这个比例是10%,还是90%?最近,来自悉尼大学、悉尼科技大学、斯德哥尔摩经济学校(里加校区)的三位学者,以比特币为例,研究了数字货币中非法交易的规模和占比。他们从学术的角度,利用比特币公有链,对从2009年到2017年4月的完整历史数据进行了一番严谨细致的分类和验证,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从用户数量上,有大约25%的比特币用户(users)与非法交易有关;从交易笔数上,有大约44%的交易笔数(Transaction count)与非法交易有关;从交易规模上,有20%的交易量(Transaction volume)与非法活动有关。

这样的比例数字看起来有些抽象。让我们换一种更形象的说法。以2017年4月为例,根据这三位学者的估计,有2400万比特币用户使用比特币的主要目的是用于支付非法活动。这些用户每年大约成交3600万笔交易,交易价值大约为720亿美元。怎样理解这些数字的规模量级?根据一份提交给美国白宫国家麻醉品控制政策的办公室(Office of National Drug Control Policy, ONDCP)的报告估计,2010年美国的瘾君子大约花了1000亿美元买违禁药品。2013年,欧洲的这个数字大约是240亿欧元。这样的比较说明了,比特币交易中用于支付非法活动的交易规模,大约和美国和欧洲两大地区的违禁药品的交易规模,处于相当的数量级。

鉴于比特币已经在市场上流通了近十年,从时间轴纵向来看,比特币交易中的非法交易占比有什么变化呢?三位学者发现,从2015年以来,比特币交易中与非法活动有关的占比下降。这种下降主要由以下两个原因引起:第一,“主流”交易的兴起,以及对比特币的投资(机)兴趣的增加。虽然相对占比在下降,但比特币交易中的非法交易的绝对量仍然在持续上升。这说明,是合法交易的绝对量的上升,导致了非法活动的相对占比下降。第二,其他数字货币的使用量的上升。其他数字货币(比如Dash,Monero, ZCash)具有更强的隐蔽性,能够更严密地把用户的交易行为掩盖起来。所以,在政府严格监管了比特币之后,某些用户可能转而使用其他数字货币作为支付工具。

这篇题为“Sex, Drugs, and Bitcoin: How Much Illegal Activity Is Financed Through Cryptocurrencies?”的文章目前仍是工作论文,在国际顶尖金融期刊《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举办的金融科技会议(Fintech Conference)上宣读。三位学者利用的是比特币公有链上从2009年1月第一条链开始的所有历史公开数据。这些数据中,包含交易ID、发送者和接收者的地址、时间戳、区块ID、交易费用、交易金额等信息。三位学者使用交易地址的信息,再利用一种叫做Union-Find的算法,把不同的交易地址归结到某一个比特币用户,从而实现交易层面数据向用户层面数据的转变。读者可能会问,这与我们常说的比特币的匿名性是不是相违背?事实上,所有把交易地址归结到交易用户的算法,并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性,本文使用的Union-Find算法,是所有这类算法中准确度较高的。

作者利用FBI查明的比特币非法用户(这类用户占全部用户的6%左右),利用网络聚类分析的方法,将与之常有关联的其他用户也排查出来,将这些用户也视作非法用户(illegal users)。非法用户占所有比特币用户的25%。从交易特征上看,和合法用户相比,非法用户的交易行为有以下显著不同:交易次数更多、频次更高,实际交易价值较小,持有比特币的价值较小,交易对手更多且集中度更高,存在时间更久。为了逃避监管,非法用户也会使用假交易来“冲淡”自己实施非法交易的密度。另外一个有趣的特征是,与合法交易者相比,非法交易者实施交易前后,“比特币”这个词的谷歌搜索指数较低(说明受关注度低)。换言之,“比特币”的谷歌搜索指数可能代表的是合法用户对比特币的关注程度。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的交易行为,确实有相当一部分与非法交易相关。正是因此,各国政府对数字货币实行密切监管。另一方面我们必须也看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接受比特币作为支付手段,比如2017年11月,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普华永道(PwC)香港办公室宣布,他们将接受客户用比特币换取咨询服务。此外,包括肯德基加拿大(KFC Canada)、微软(Microsoft)在内的公司接受比特币作为支付工具。数字货币作为区块链的一种重要应用,已经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支付手段的变革。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