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上篇文章我们重点谈了“高质量”一词,中国经济逐步转向高质量增值阶段,从“重视数量”转向“重视质量”,此外我们又谈到高质量发展是网贷行业新的市场机会。在上篇文章的结尾处,我们留了一个问题,面对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网贷行业也要走出适合自己的“高质量”道路。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为什么互金行业也需要高质量,以及该如何高质量发展?

互金行业为什么也需要“高质量”,要想搞明白这个问题,就不能只考虑行业本身,一定要看大环境,今年两会提到的经济增长的高质量就是大环境之一,与此同时还有一件大事再发生,就是金融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市场期待已久的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举措4月11日全面揭晓。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上,一口气公布了11项将在今年落地的进一步金融开放措施,并明确给出落地时间表。

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这一金融变革是有着重要的意义的,首先我觉得我们应该把金融开放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放到一起去看,两者并非毫无关系,它们有着历史性的必然联系。为什么我会提出这样的观点,我们就要先来回顾历史。

我们来看18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我们说工业革命正是经济机构与经济复杂度的一次提升。西方经济学界有一种观点是工业革命不是技术创新的结果,或至少不是其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金融革命的结果。其实在工业革命发生前,英国实际上历过了一场金融业的变革。西方的经济史学家将英格兰银行的创立、公债的发行以及其他金融业的变革称为“金融革命”。金融革命不断为工业革命注入了资本燃料和动力,金融业的变革成为了工业革命的基础。经济学家皮特·罗素将此现象定义为“金融引导”,他将经济加速成长的原因归于金融体系的大跃进。所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希克斯有句名言:“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我们再来看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金融帮助了美国超越了英国。美国在继承英国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体系基础上,依靠逐渐成熟的投资银行体系,以摩根、卡内基、洛克菲勒为代表的投资银行完成了对实业的布局,支持美国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在金融引导下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中,金融同样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通过回顾工业革命的历史,我们了解到金融业与工业革命的联系,但是面对西方的一些经济学派的思想,我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我觉得金融革命与工业革命不能简单的去说它们只是单纯的因与果的关系,其实它们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起到促进的作用。最后对回顾历史的部分做一个总结:经济结构升级一定会伴随着金融业的变革,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金融业的变革就显得顺理成章,因为金融变革尤其是进一步引入外资会为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燃料和动力,同时也会促进金融业的提升,所以我觉得金融扩大开放不是单独存在的,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有着历史必然性联系。

了解了金融扩大开放与高质量背后的历史逻辑后,我们还是要回到现实来看现实问题,中国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也会产生一些积极的效应。除了我们上述谈到引入国外资本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这个动力不仅仅是引入资本,还是一种产生利益的积极性与减轻抗拒心理的体现,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筹码)。此外很多媒体也都做了深入的分析,包括有利国内金融市场形成良性的竞争环境,引发“鲶鱼效应”,促使国内金融业去提升竞争力,加大业务创新与服务能力等。再包括能促使国内金融业与国际市场规则进一步接轨等等。所以金融开放的确有积极的一面,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它也会为国内金融机构带来隐患与冲击(比如放开外资对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的问题)

举个例子,4月18日,建设银行宣布已成立建信金融科技公司。在刚刚打出了一张"无人银行"的牌之后,在金融科技战略上又迈出一大步。这是国有大行中首家全资金融科技子公司,也预示着银行对金融科技的高度重视,开启了与互联网公司的正面交锋。然而在一天后,华夏银行宣布拟出资不超过50亿设立全资资管子公司,增强资产管理业务竞争力。继招商银行之后第二家公开披露拟成立资管子公司的银行。

上周看到金融界的一篇文章,作者认为“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携手合作会是大趋势。前者金融领域更专业,有牌照有用户,而后者技术更具优势,应该是合作共赢的关系。但现实却是,前一秒还是潜在的甲方乙方,后一秒就变成针锋相对的竞争对手。”作者把原因归结为时代不同了,但是我有不同的观点,再我看来一方面这是关键资源以及对关键资源的掌控问题。另一方面是应对金融业扩大开放,为了提升整体竞争力而提前的布局。看来扩大开放还未正式实施,鲶鱼效应就已经显现了。其实建行此举正是为了将业务复杂度进行提升 ,调整现有的模式。说到这也许大家会觉得很像我们上篇文章谈经济高质量发展时讲到的比较优势问题,当更具实力的银行去发展传统银行并不占比较优势的金融科技领域时,随着此领域的优势提升,互金科技公司的比较优势就会削弱,这会改变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新兴的互金公司的市场竞争格局。看来外敌未入侵,内战已经打响。包括华夏银行进入财富管理领域也是一个道理。所以我之前也强调过,很多看似无关的事情却隐藏了相同的本质,只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大到国家的竞争小到企业或个人的竞争很多情况下本质都是相同的。我在这里做一个预测,如果把传统银行业比作中国,把拥有技术的金融科技公司比作美国的话,那么美国所关注的问题也一定是金融科技公司所关注的问题,所以未来金融业的科技技术的知识产权等问题会受到业内的关注。

金融进一步的对外开放,也使得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了保持与提升竞争力,从而走上了属于自己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这就会打破比较优势的竞争格局,我觉得面对未来的竞争环境,会倒逼互金领域去改变,所以互金领域也需要找到合适自己的“高质量”道路。因为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就像是一块石头,投到水中会产生涟漪,这个涟漪就包括了对国内传统金融机构以及互金领域产生的影响。它一定有积极的一面,也一定会给国内的金融业带来新的挑战。涟漪会改变未来市场格局,会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人家玩金融比我们时间久,经验比我们丰富,此外内战也是不可避免的在这里我必须强调一点,这个涟漪所带来的不确定的变化一定是非线性的。

我来解释一下什么是非线性,举个例子,如果用100斤的大石头去砸向一个人,很可能把这个人砸死,但是如果把这个100斤的石头,分成1000块,每块0.1斤的小石头,这时再去分别投向这个人时,对他的伤害就会很小。如果把0.1斤的小石头对人产生的伤害衡量为1个点的话,那么将100斤的石头砸向人所产生的伤害将会超过1个点的1000倍。如果我们来绘制一个趋势图的话,就能看出随着石头的重量的增加,对人产生的影响是不是以直线形态增加的,而是以曲线形态递增,这就是非线性的变化。

谈到金融开放所带来的挑战与隐患,我想重点去说一点,就是成本问题。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自由平等竞争格局的变化,会增加未来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会直接导致经营成本的上升,而且随着竞争的加剧导致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影响也会呈现出非线性的变化。你会发现在产出同样效益的情况下,你实际的成本支出会超出你原本的预算,日常运营、获客、资源与技术再包括人才的争夺与融资都会是成本升高的部分。同样,为了提高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也会使成本上升。比如我们上文提到的建行的金融科技公司,未来在不确定的竞争中,相信成本也会超出立项时的预算。但是资金底子雄厚的传统银行业金融机构面对成本上升的承压能力会较强,因为初期成本上升,但是随着规模的保持与扩大,边际成本可能还会下降。不过,金融开放可能会对小型金融机构带来一定影响,这里也包括互金领域。比如实力较弱的小型金融机构很可能要寻求新的渠道,以银行为例,瞄准小微企业、地区城市来化解不利影响,这也会对网贷产业影响使其竞争成本上升。打比方说,在竞争中丢掉一个客户会给你带来1000元的损失的话,那么当你丢掉1000个客户时,将给你带来的损失将会超过100万,因为一些小机构很可能就无法正常经营了,这也是一种损失的非线性体现,这种成本问题对于中小企业会更加严重。所以我在开篇提出,互金行业也要“高质量”发展,与其说是为了提高竞争力,还不如说是为了保持竞争力。同时,也能看出未来行业内的并购重组数量也会上升,金融业本身的资金需求也会扩大。

其实成本是双向的,如果换个角度从投资者的角度去思考成本问题,很可能是成本的下降,比如海外资产配置,未来投资者的海外投资的渠道更多了、更直接高效了,就会导致投资者的投资的时间、精力等成本的下降,以及综合收益的提升,因为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了。客户的成本下降了会压榨本国金融机构的利润,这也会给国内金融机构带来影响。

说完了为什么需要高质量,我们再来谈谈面对未来不确定的竞争与金融开放带来的涟漪,互金应该如何“高质量”发展?如果按照过往的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去打破比较优势,找到目前不占优势的部分去重点突破,对于大多数互金领域的企业肯定是不现实的也不适合的,因为首先是监管问题,很多事做不了,其次大机构毕竟还是少数的,对于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来说没有足够的资本与实力去支撑这个方式。所以在我看来,我们只是把“高质量”这个词借鉴过来放到互金领域,至于内涵是要重新定义的,其本质是要根据行业以及不同的机构的特点与模找到适合的应对竞争的方法。

对此我提出几点思考方向。第一,作为互金领域,互联网金融科技肯定是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在高质量的大环境下,先要保护好自己的技术,因为这是会为你带来利润的保障。欧美国家金融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由来已久。但是对于我们来说还是相对薄弱的环节,所以我们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意识,包括今年的博鳌论坛上也特别谈到了通过重新组建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等方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我觉得保护专利与核心技术不仅仅是通过知识产权,从用人角度也是需要关注的方面。

第二,我们上文提到未来市场与竞争的变化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很可能会导致非线性的企业成本上升,尤其是互金领域监管的不确定性也是导致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所以互金企业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资金供给,那么你就应该事先考虑到成本问题,提前去优化成本结构,再不影响持续盈利的情况下有效的砍掉不必要的支出。砍掉成本的目的不是增加眼前的利润,而是为了未来面对不确定的成本上涨留出空间。

第三,我想谈谈业务网络与渠道的布局,这也是金融体系的重视的环节。为什么这样说呢,包括思考金融开放也是一样,我们必须从历史上真实的金融发展过程来理解,研究金融史就不能不去看世界上最早的金融中心,中世纪13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金融的本质其实就是拥有渠道与业务网络,只有拥有足够庞大的业务网络,钱才可以充分的汇集与储存以致流动与融通。当时的佛罗伦萨的银行业是通过走出去的战略,他们的借贷资本通过在各国征收教会税、向各国统治者贷款而大量增殖,进而掌握其他地区与国家的金融渠道以及清算信息,才发展成了最早的国际金融中心。再来看随后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伴随经济增长,当时英国也是最强大的殖民主义国家,通过其殖民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建立全世界的金融网络,从而将伦敦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包括清末的山西票号为什么竞争不过外资银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山西票号只有中国的业务网络,而洋人外资比如英国的银行,是拥有全世界的金融网络同时又控制了清政府的关税。所以几百年的成功经验我想仍然还会沿用。而我们现在所说的金融扩大对外开放,是从外向里这个过程的开放,而不是本国金融机构走出去形式的开放,这也是我所说的未来充满不确定因素的原因之一。

说回互金领域,业务网络与渠道的布局是保持竞争力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布局就成为了重要问题,是选择垂直领域深挖还是广布网络?很多业内人士认识要深挖垂直细分领域,作为资金与实力都有限的互金企业,专注与聚焦的策略还是有必要的。把细分领域整个价值链每个可能覆盖的点都去建立连接,就是说把具有优势的领域的市场渠道吃透。但是当你在未来有将业务渠道拓展到更庞大与复杂的市场的规划的时候,我觉得当下仅仅是聚焦深挖细分领域是不够的。这就需要提前有计划的对一些关键点进行提前布局,这些关键点就是未来拓展到新业务网络的跳板,也可以理解为旧有渠道与新渠道的连接点。目的就是当你需要拓展新业务时,能够通过连接点,迅速渗透。这和我们上篇文章谈到的经济复杂程度由低复杂度转向高复杂度是一个道理。有的国家他的现有产业与他想要发展的产业之间距离太远,无法触碰到,所以很难达到目的或者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因为没有关键资源,而上文所说的连接点就是一个关键资源。这个话题比较庞大,要想讲透就需要结合产品空间理论与拓扑学,所以本文只谈到结论,以后有机会再来分享,今天主要说出结论。

第四点,主要想针对互金领域的网贷来谈,据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金融科技行业融资规模网贷是排名第一的,其次是支付与汽车金融。从全球来看,在互金行业中对网贷的关注度还是比较高的。我觉得网贷平台就是一个天然的市场组织者,因为它掌握了资产与资金也就是供需两端,并且在不触犯利率红线的情况下,是对两端市场参与者有充分的利率定价权的。所以当有足够实力且你的业务网络覆盖到所在市场的整个价值链时,你就要从整条价值链的视角去充分利用好定价权,这是网贷“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武器之一。

最后做个总结:文章中我谈了面对未来不确定的市场环境,我们需要关注的四点方向,前两点更多的是偏向防守的策略,第四点略带有一些进攻的色彩,而第三点两者兼顾。这四点可以单独来看,也可以放到一起形成循环,其实它们彼此之间是有着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其实无论什么样的策略,未来都需要资本的燃料。作为大机构,获得资本的机会会更多,发挥空间也更大。但是作为互金中小机构要么是深挖细分领域当好“钉子户”在夹缝中生存,要么广布业务网络抓好手中筹码把自己卖个好价钱,不过如此……

当然除了上述四点还会有其它的方面,也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最近一些国内的互金公司也在相继寻求拓展海外市场的机会,这是一种走出去建立新业务网络的战略,作为有实力的机构是有着必要性的,那么面对海外市场,互金机构都需要关注哪些市场因素?与此同时国内还有哪些值得布局的地区?这些话题我们后面还会和大家解读。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