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加密货币”引发的资本狂潮带来了许多“一夜暴富”的神话,人们被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和ICO等众筹活动所包围,仿佛阿姆斯特丹郁金香热潮再现。
然而“炒币”的喧嚣遮盖了区块链技术的其它用途。
区块链与加密货币有关系,却也没关系。加密货币只是区块链技术的一种应用,区块链本身的价值、意义和影响远比加密货币广泛和深远。
究竟区块链技术如何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呢?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原 副总裁王和认为,保险领域就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典型场景,能够有效解决保险经营过程中的“难点”和“痛点”,同时催生出全新的商业模式。
在保险领域中国人保已经开展了保险营销和养殖保险等领域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上海保交所开展了地震保险的“共保体 + 区块链”尝试,上海保监局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展再保险管理平台探索。面向未来,区块链的保险应用前景广阔。
当保险遇上区块链,究竟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区块链技术又将给传统保险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新浪财经推出《追问区块链》第一期,让我们与王和一同展望未来。
01 对于保险业来说区块链的核心价值是什么?
随着区块链概念的火热,许多项目均被冠以“区块链”的头衔,然而这些项目有的能被称作区块链,有的则是将区块链作为炒作的噱头加以利用,究竟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区块链项目呢?
王和表示,真正的区块链项目,应当具有其显著的特征,即能够运用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价值,解决经营管理中的难点和痛点。
就保险业而言,区块链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重构信任”。区块链与保险本身就具有非常广泛和深刻的联系,这一点是由区块链与保险均具有显著的社会性决定的。保险作为一种社会化的互助制度安排,其核心是处理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即解决“一人为大家,大家为一人”的再分配关系。区块链技术的最大亮点也在于能够更加公平、透明和高效地处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现代保险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但传统的信用建立和维护的成本相对较高,而且,还容易出现不公平、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保险业的信用重构提供了可能,并可能迎来相互保险的“回归”,迎来相互保险的2.0时代。
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保险业的商业模式探索可以分为两个视角,一是对传统保险的再造,即针对传统保险的难点和痛点,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出全新的解决方案。二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开展保险创新,特别是碎片化、场景化和个性化方面,区块链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保险创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如防止道德风险、隐私保护、信息安全等。
02 保险区块链的应用:农业保险是重头戏
长期以来,农业保险都是保险市场上的短板,而这其中,畜牧业更是最需要保险的领域。俗话称“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灾害天气或者瘟疫都有可能让家养得牛羊遭受毁灭性的打击,从而导致农户返贫。为什么在最重要的农险领域,各类保险产品的推进却如此举步维艰呢?
对此,王和表示,此前传统保险业面临的最大“痛点”是“唯一性”管理。由于信息的不对称,保险公司没有办法掌握投保牛羊的具体信息,哪头猪、牛保了险,哪头没保,保险公司根本认不出来。当村里的某一个养殖户购买了保险之后,全村甚至临近村只要家里死了牲畜就都会拉到投保户家里要求赔付,投保户甚至从中抽成。
为此,行业一直在进行各种努力,如在养殖保险中,采用的耳标技术。然而这些技术也面临“刚性绑定”问题,即不能确保耳标与保险标的是一一对应的。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恰好能解决“刚性绑定”的问题。区块链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时间戳”功能,能够确保时间的唯一性,配合分布式、全网共识机制和生物识别技术,就能够使这种“刚性绑定”是难以篡改和抵赖。
例如,在中国人保开展的养牛保险区块链项目中,通过生物识别技术,提取每一头牛独一无二的识别信息,通过加密并分别储存在农户、保险公司、贷款银行、检疫部门等,各方就能够动态地掌握牛的基本情况,即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养殖业溯源体系。
这一体系是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以生物特征、DNA和耳标等多种生物识别手段为基础,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实现了肉牛个体识别与验证。通过区块链技术,真实记录个体识别信息,以及进口、饲养、防疫、养殖、产仔、屠宰、物流等养殖和食品供应等全方位和全流程信息,实现了肉牛,乃至肉制品的有效溯源,以及全生命周期的“验明正身”和连续记录。
肉牛的区块链溯源系统,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唯一性”和“可追溯”管理,实现真正意义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这种“全生命周期”概念,不仅可以溯及个体的“血统”,还可以延伸至其作为食品进入流通和消费领域。
区块链溯源系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首先,能够为保险公司的养殖保险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不仅能够有效防范道德风险,还能够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为产品和服务创新提供支持。其次,能够为金融机构的农业贷款业务提供风险管控手段,确保信贷风险相对可控;第三,能够政府部门,特别是动物检疫管理、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业补贴管理等提供技术支持;第四,能够为食品安全,包括运输、流通、销售和消费的全程跟踪管理,提供技术和数据服务。
03 区块链对再保险的改造
上个月,上海保监局曾经发布消息称,已经完成了国内首个再保险区块链技术应用实验。对此,王和称,上海保监局开展的基于行业再保险区块链项目实验,无论是业务范围选择,还是技术选型,均符合了区块链技术应用的特点和条件,既具有技术可行性,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传统的再保险是一种“金字塔模式”,即需要层层分保,逐层递进。这种结构的特点是交易层级和次数相对多,多次交易势必带来相对高的交易成本,同时,在这种交易模式下,还有一个突出问题是信用风险管理问题,其背后也是成本问题。
利用区块链技术对再保险进行再造,将“金字塔模式”压缩为一种“扁平化模式”,同时,在智能合约的配合下,就能够简化交易结构,大幅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04 未来展望:复合型人才是关键,应成立保险区块链技术联盟
展望未来,王和强调,要把保险区块链概念变为变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这其中,首先是人才问题。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不仅需要区块链技术人才,还需要对保险的深刻认识,特别是经营管理难点和“痛点”的把握和理解,并将其与区块链技术结合。还有,区块链技术往往也不能“单打独斗”,它还需要与其他技术结合,如生物识别、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因此,区块链应用的最大挑战是人才,是跨界复合型人才。
其次,是技术基础,包括相关标准和开源平台,这些均不是凭一家保险公司之力能够解决的,因此,行业需要搭建一个平台,如“保险区块链技术联盟”,集合行业力量,共同推动相关政策、制度、标准和监管的进步。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