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最近,几家赴美上市的新金融公司陆续披露了2017年财报。除宜人贷之外,包括趣店、乐信、拍拍贷、融360、信而富等大部分公司都是上市后首次公布年报。

用我朋友的话说,公司上市之后的首份年报通常都不会难看,无论是前期“藏”了部分利润,还是后期业务发力,投资者基本上都能看到业绩大涨、利润暴增的结果,再不济也是亏损大幅减少,盈利可期。

新金融行业也没有成为例外,翻看这几份公司年报,交易额基本都达到100%甚至200%的增幅、营收同比至少也上涨了七八成。但随之应声下跌的股价也很诚实地反应出了资本市场的信心缺失,以及这些互金股们未来的艰难处境。

2017年末的现金贷监管风暴,以及迟迟没有着落的P2P备案,还是给这些平台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四季度的数据的表现最能说明问题:活跃借款人数量减少、质保金比例提升、营收和利润锐减等等,这都成为了许多公司共同面对的问题。

尽管谈及未来,各家平台似乎都依然信心满满。但财报中涉及未来业绩预期部分却难掩悲观的调性,调低在线借贷业务增长的预期似乎是大家的默契。与此同时,面对二级市场的压力,转型、试水新业务、寻找新的增长点,也都在快速地布局之中。

高增长的背后难掩业绩颓势

从2017年全年来看,各家的业务增速依然不算低。

但除了趣店在财报发布当天的盘前有过一波大涨之外,其它几家在美上市的新金融公司股价大多表现平平,还有几家在财报发布当天股价跳水,跌幅最大的乐信一天之内暴跌12%。

受整体市场影响,趣店在随后也没能逃过大跌的命运,市值从财报发布当日到现在又跌去了10亿美金左右,目前42亿美金的市值距离股价最高点已经跌去了三分之二。

资本市场向来敏感又诚实,数据好看却遭抛售总是有原因的——全年业绩大涨难以掩盖四季度的业绩颓势,而这个趋势很大概率会蔓延到2018年全年。

我们一一来看。

其中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拍拍贷,其四季度净亏损达5.07亿元,除了优先股转普通股的影响之外,根据官方口径,主要原因在于将手续费从一次性收取改为分期收取,对收入造成了影响;与此同时,拍拍贷在四季度计提一次性损失准备约1.07亿元,也对盈利产生了冲击。

宜人贷的情况与拍拍贷类似,财报显示,四季度宜人贷按照质保服务覆盖的新增借款金额的8.5%计提质保服务和担保负债,总计10.48亿人民币。因此,其主营业务成本1.47亿元比上一季度有所上升,这也是宜人贷年内第二次上调计提比例。

作为业内最有代表性的两家P2P平台,监管收紧带来的合规成本增加、利润下滑、坏账攀升在四季度的数据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受现金贷整治风暴的波及,趣店与乐信的交易规模下滑、增速放缓的趋势也十分明显。

2017年四季度,趣店总交易额从三季度的256亿下降至251亿元,净利润下滑约一亿元,活跃用户数和授信通过率均大幅下降。乐信到四季度的营收同比增幅只有约14%,较前三个季度35%以上的同比增速下降了一半以上。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乐信以外,拍拍贷、宜人贷、趣店在四季度的逾期率全部大幅上涨。

各家公司在做2018年的预期时,也难掩悲观之情。

拍拍贷预计2018年的交易额在700到800亿之间,相较于其2017年656亿的成交额,同比增幅将从200%以上下降到20%左右;

宜人贷2018年一季度风控政策将继续收紧,预计借款量环比下降;

趣店预计2018年净利润在25亿左右,仅比2017年同比上涨13%左右,还是要在其汽车金融业务顺利开展的前提下。

渐行渐远的“黄金年代”

除了短期内的业绩受挫外,长期来看,这些公司也面临不小的转型压力。而在眼下的监管环境与市场格局下,它们的选择似乎也并不多。

有的公司选择了强化自己的科技属性,通过新技术、新概念讲出更多故事来。比如乐信和拍拍贷,前者从去年底开始建立AI和区块链实验室;后者则今年1月宣布成立智慧金融研究院,计划在未来三年里投入10亿元布局智慧金融领域。

有的公司则加强布局新版块,例如,从2017年开始,宜人贷着重布局财富管理和技术服务平台,以增加收入来源。而趣店则在今年初大张旗鼓地进军汽车金融领域,号称要在2018年卖出超过10万辆车。

这些公司积极布局新的板块,尤其是资产端,其逻辑并不难理解,这是支撑业务增长、提升盈利最直接的手段。

但值得注意的是,就眼下的情况来看,这些平台转型所面临的形势也是前所未有的严峻。消费金融公司在去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持牌优势尽显。线上巨头对于流量的垄断、线上成本的增加也在进一步挤压它们的生存空间。

在有限的市场空间里,除了汽车金融业务之外,仍然有想象力的资产端已然不多。而即便像大白汽车一样迅速布局了汽车金融市场,生存也依然不易,新零售巨头的围剿也是相当惨烈。

无论是哪一种选择,合规压力大、转型时间紧、市场信心不足都是横在它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尤其,从刚刚履新的央行行长易纲的最新表态来看,新金融企业未来面临的监管环境势必将更为严苛。

这个年轻的行业,和这批刚刚登陆资本市场的公司们似乎已经与高速增长的“黄金年代”渐行渐远。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