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1. 郭树清任中国银保监首任主席
2018年3月21日下午,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在原中国银监会和原中国保监会部分干部参加的会议上宣布:原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出任新成立的中国银保监首任主席;原中国银监会第一副主席王兆星,出任中国银保监排名第一的副主席;原中国保监会主持工作的副主席陈文辉,出任中国银保监排名第二的副主席。
同时会议宣布,将成立五个工作组,研究机构调整和“三定”(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
来源:经济观察网
2. 最高法:推进信用惩戒,21家银行3月底上线网络冻结和扣划功能
2018年3月20日,“信用中国(山东济南)”官网称,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国银监会已于3月12日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网络执行查控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法院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网络执行查控及联合信用惩戒。《通知》要求21家银行在3月31日之前上线银行存款网络冻结功能和网络扣划功能,其他地方性金融机构也必须在4月30日之前上线该功能。同时,《通知》还要求商业银行在规定时间内上线金融理财产品的网络冻结功能。
来源:零壹财经
3. 国家电子合同备案平台上线
3月21日,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下称“专委会”)发布消息称,日前,国家电子合同备案平台与国家信息中心电子数据司法鉴定中心完成了司法鉴定系统对接,通过国家电子合同备案平台的用户可实现网上一键申请司法鉴定。
据介绍,国家电子合同备案平台采用身份鉴别、非对称加密、分布式存储等技术保障证据真实完整;司法鉴定中心对符合法律规定原件形式的电子数据予以认可,并出具鉴定报告。此次系统对接将进一步增强电子合同的证据效力,方便快速解决纠纷,高效保障用户合法权益。
来源:凤凰网WEMONEY
4. G20公报:加密货币是资产而非货币,可能影响到金融稳定性
当地时间3月20日,二十国集团(G20)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会议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闭幕并发布联合公报,公报将加密货币定义为资产而非货币,承认其提高金融经济效率和包容性的优势,但也对其逃税、洗钱、恐怖融资等问题表示关注。
公报称,承认加密货币资产在内的技术创新有可能广泛地提高金融和经济的效率和包容性。但加密货币资产趋势会引发消费者、投资者保护问题,市场诚信、逃税、洗钱和恐怖融资等问题也频繁出现。公报认为,加密资产缺乏主权货币的关键属性,在某些时候会影响到金融稳定性。公报承诺,加密资产依然适用于FATF(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标准,并呼吁FATF推动这些标准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公报并呼吁,国际标准制定机构(SSBs)根据其任务规定,继续对加密资产及其风险进行监测,并根据需要评估多边反应。
来源:澎湃新闻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