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公元前450年,波斯帝国的官员尼希米,向国王申请前往拜访一个城,国王亲手写了一封信给“河另一端的执行官”,命令他准许尼希米入境。

1975年,澳大利亚人休克曼前往美国,在机场递上了自己的护照,海关人员放行,并祝福他一路平安。

2010年,美国弗罗里达的程序员Laszlo Hanyecz购买了两个披萨,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说服店主接受了他的付款方式——一万个比特币。

国王的亲笔信、休克曼的护照和Laszlo的比特币,在人类2500年的历史时间跨度上相继出场。

但信件、护照、比特币都是它们的俗名,他们的本质和内核完全一致。

这三者,都是信息的载体,都是记录了信息的“账本”。

今天,我们要告诉你,记账和价值流通,对这个世界产生怎样的颠覆力。

01 记账是价值流通的基础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都是单式记账。比如,老王家里有两头牛就在墙上画两个圈,老李家有四只羊就在墙上画四道杠。

而单式记账,大多是点对点的交易记账,比如,老王用一头牛,换两只羊,那他就会在石碑上刻上,一个圈换了两道杠。那时,人们就已形成一个观点,只有被入账的,才可能形成财富。此时,一个财富产生雏形就此形成:先给事物记账,大伙对这个事物产生共识,然后双方交易,事物的价值得以实现,最后就成了财富。

这个模型就是:记账——共识——交易——价值——财富。因此,我们可以大胆地下判断,记账,是产生财富的基础。

但是单式记账有很大的缺陷,它只能处理简单的交易。如果老王和老李村里的人都来同时参加这个交易,所有人的账本就会陷入混乱。

后来,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在十三世纪初的意大利,“复式记账”出现了。这就不再是一个点对点的交易体系,而成为了一个网状体系。比如说,一个公司的资产、负债、利润等因“交易”产生的信息,都计入了账本。

简而言之,就是把抽象的“资本”,变成账本中可见的数字。

而经济学家们提出,复式记账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公司集团出现,奠定了基石。

但很快,复式记账也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

首先,是金融体系越来越复杂。交易越来越复杂、确权困难,信息存在严重的不对称。因此,产生了大量的中间媒介,如银行、审计、会计、法务等,普通人无法理解。中介在其中,起到关键性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中心化的账本系统,但却存在信息严重不对称和易丢失的问题。

其次,随着信息大爆炸,很多新式资产出现,却无法纳入账本体系中。最明显的,就是数字资产。如数字音乐、数字图像,也包括用户数据和数字货币。

但在目前的记账体系中,数字资产的价值只能粗略的计算出来,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记账”。所以我们对一些前沿的互联网公司,永远是“看不懂”和“测不准”状态。

前面我们也强调过,如果无法纳入账本,就无法交易和估价。广大的数字资产,都被割裂到财富体系之外。

记账困难形成交易障碍,限制财富积累。

我们来设想一下,什么样的记账系统,才能满足未来需求,解决以上问题?

首先,它必须是属于数字世界的,能精确的记录下数字资产的价值。

其次,还要实现数字资产的流动,畅通无阻。因为数字资产流动有频次高、金额小、碎片化等多个特点。

最关键的是,这个记账系统,要值得信任。

如何才能构建信任?

一个新时代的账本体系,呼之欲出。

02 新时代记账

复式记账出现后仅仅几百年,我们就迎来了一个新的记账时代。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密码学和计算机科学取得巨大进展。以2009比特币出现为标志性事件,一个全新的“账本+通证”的记账体系,登上历史舞台。

在比特币世界里,是如何实现信任的?

首先,它把账单给所有人一份,有了争议,大伙就拿出来对账,少数服从多数。

其次,它用激励机制鼓励大家一起来监督,剔除胡作非为的节点,使不诚实的东西无效。同时,又通过加密锁定有效记录,永远不能修改。

而奖品,就是“比特币”;这个信任的模式,就是“工作量证明( Proof of Work)共识机制”,它有更熟悉的名字,就是挖矿。

区块链技术的信息加密和去中心化共识,比较好地解决了数字资产的价值记录和交易问题。更进一步的是,这个记账体系,不仅效率超强,还可以将资产无限切割。

说起来,这个分布式记账才刚刚出现在人类社会,尚处在婴儿阶段,真正实操的案例并不太多。

但却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想。比如,以太坊上的应用Decentraland,这是类似于《我的世界》一样的虚拟游戏,建立了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社区。在这里,没有任何中介和中心化机构,如果你交易一块虚拟土地,也没有律师、没有财务报表、没有审计、没有交易中心、没有银行、没有政府。

这样的去中心社区,也可能是未来世界的雏形。

我们有没有机会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中?目前,还没有人能给出答案。

但可以确定的是,炒币的狂热中,必然饱含着对这种未来图景的信仰。

投机、内幕、庄稼、韭菜,它滋生在现行的金融体系中,蔓延到区块链这个稚嫩的技术领域。

未来,金融的归金融,技术的归技术。(文 | 来笑)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