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一、跨境电子商务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
跨境电子商务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新兴金融手段,给人民币计价、结算和人民币国际化带来新的机遇。特别是在“电子商务”、“跨境电商”、“跨境电子支付”与“全民网购”等概念的大背景下,必将加快其中的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跨境电商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路径。跨境电商推动投资金融交易中人民币支付、结算,使贸易活动中的资金沉淀,从而实现货币国际化当中必要的计价、结算、贮藏、投资四个功能。
二、跨境电子商务促成人民币计价功能突破
根据已有国际货币在国际化过程当中的经验来看,货币计价功能的实现需要比结算功能更早实现才能推动其在国际化进程当中的速度。因此,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要务是在国际贸易中使用人民币计价。鉴于网络交易的便捷性,跨境电子商务与跨境电子支付低成本地实现商品和服务的人民币计价,进而使货币结算和人民币支付业务得到迅速发展。在出现贸易、结算资金沉淀之后进而派生出人民币的国际贮藏功能,从而影响各国央行人民币外汇资产的存储比重,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国在全球外汇储备、结算支付及本币计价方面均落后于世界五大国际货币,而人民币计价功能作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首要步骤,推动跨境电商人民币计价功能便被置于重要的功能之上。
从涉外经济的统计角度来看,人民币计价功能并未得到较好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涉外经济活动当中大部分仍以美元计价。在商务部、财政部和人民银行等国家机关的涉外统计当中,包括进出口总额、直接投资等主要项目的计价均以“美元”标注。在2013年1月之后,中国海关总署增加了人民币计价的相关统计。跨境贸易当中的人民币计价比例也比较低。目前,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计价落后于发达国家进、出口贸易本币计价的平均水平(进口30%、出口45%),人民币计价的比例远低于人民币结算的比例。但是近年来,由于跨境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在睦邻国家国际贸易活动当中,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手段的比例逐渐提高。跨境电子商务活动当中,大部分商品及交易活动均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且成本较低,还可以帮助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中国以“跨境贸易结算+离岸中心”来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这一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并促进人民币交易媒介功能的发挥。由于网络的虚拟与便捷特性,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产品计价均使用人民币和美元共同作为标价单位,无论是B2B还是B2C类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商站合计份额超过90%的网站均支持使用人民币进行标价。在国际贸易分工当中,中国的国际地位不高,而且中国是以轻工业、低差异化产品为主的贸易大国,大宗商品计价几乎全部被美元垄断,但跨境电子商务活动提供了突破美元计价垄断的历史性机遇。
中国的第一、第二、第五大贸易伙伴——欧盟、美国、日本,占到中国贸易总额的35%左右,美、日、欧元的强势地位,制约了人民币计价结算的拓展空间。但是借力跨境电子商务的东风,为使用人民币作为贸易计价货币提供了可能。例如,中国正在建设的各种自由贸易区均在“一带一路”的起点与战略要点处,与东盟国家、波斯湾航线、红海航线国家均有较为密切的交易往来,跨境电商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电商巨头与周边国家均签订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中包括天猫国际、唯品会、1号店等国内著名电商。阿里巴巴、亚马逊等电商平台,通过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融合,为电商平台卖家提供了包括购物车建站货源分销、渠道管理软件、在线推广、在线收付、全球物流和仓储的一站式服务,这些都为跨境电商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卓越有效的条件。可以预期,人民币在跨境电商活动中的计价功能将得到飞速发展,前景广阔。
三、跨境电子商务助力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一)周边国家电子商务发展程度不同
传统经营模式中,周边国家进出口企业的设备、资金、人员等资源难以统一优化配置,再加上管理水平不高,较难跳出传统的经营管理思维方式,特别是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对电子商务这一跨境贸易新方式还比较陌生,经济发展起点低,从接受到使用还需时间,而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情况较好。睦邻各国经济合作受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发展差距势必会导致各国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在协商谈判上,限制了利用跨境电子商务模式开展贸易合作的可能性。
(二)各国跨境电商平台发展滞后
目前,除阿里巴巴、敦煌网等知名电商外,中国有名的外贸电商平台仍然有限,发展潜力巨大;境内外外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平台大多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资金、成本等问题造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存在滞后现象,硬件及软件系统较落后,企业信息化程度不够,限制了电子商务B2B运行模式的发展。
(三)地缘因素使跨境电商与人民币计价结算处于劣势
由于跨境电子商务活动涉及国家数量众多、文化差异大、矛盾争端多,增加了协调各方利益的难度,特别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地缘战略位置特殊、民族宗教关系复杂,信赖于欧美国家,因此在进出口贸易中一直以来使用美元作为计价与结算货币,对人民币的接受程度不高。近些年来,中国的商业银行也在力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但由于进出口商不愿使用人民币签订合同,推广成效甚微。
(四)金融机构对跨境电商发展的支持力度不足
近年来,中国一直倡导金融机构走出去,但是金融机构大多选择了在发达国家(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在“一带一路”特别是在中亚地区设立分支机构的还不多,制约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
尽管跨境电子支付平台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从2013年的试点17家到2015年1月20日的试点269家,但其业务范围一直局限于B2C贸易、机票、留学、酒店等领域,在B2B跨境支付等方面的发展不够,特别是在国外电子支付Paypal等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扩大其支付范围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之一。
四、利用跨境电子商务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对策
跨境电子支付为跨境人民币贸易结算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平台,利用好跨境电子商务与跨境电子支付,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进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鼓励跨境电子商务网站更多用人民币方式标价
目前国内外跨境电商网站的商品标价方式,大部分还是使用美元($)使用人民币(¥)标价的比例很低。由于商品标价环节为人民币计价的第一个环节,跨境电子商务网站应当更多使用人民币(¥)标价,迈出跨境贸易计价结算的第一步。
(二)优化电商环境促进网上人民币计价发展
制定流程优化措施,推进“跨境电子商务贸易便利化,促进国内物流快递业的迅速发展,鼓励国际大型快递企业与国内跨境电商企业、物流配送业进行多元化合作,促进跨境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对跨境电商的监管规章、政府部门及行业协同机制、电商信息共享、建设平台进行完善,构筑电商诚信交易的机制、体系,加强电商和进出口企业的交流,对跨境电子商务特别是涉及跨境电商贸易活动当中的假冒伪劣及违反行业道德行业加以处罚,构建跨境电商邮件、包裹快速检验、检疫模式,研究跨境电商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机制,构建互联网经营者电商标识和网络物品交易标准规范,构建可以信赖的外贸电商交易平台及环境。跨境电子商务环境的改善必将有利于网上商品人民币标价的有效快速发展。提高跨境电商监管的信息化水平,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加强跨境电商监管应急处置的能力,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电商环境。
(三)构建跨境电商领域中的本币互换协议和人民币回流机制
加强与睦邻国家之间的协商交流,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关系,扩大与中亚各国签订或完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同时,针对中国与睦邻各国之间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发展双边货币结算机制,并向资本领域拓展。
人民币回流渠道的不通畅大大限制了人民币结算在中亚地区的使用,因此需重点突破:第一,放宽人民币流出的限制,允许周边国家的企业和个人在中国境内银行直接开立人民币账户;第二,利用人民银行正在推进的CIPS支付清算系统,邀请境外银行作为参加行加入此系统;第三,鼓励境内银行向境外合格企业或项目提供人民币贷款,促进人民币在周边国家使用;第四,与周边国家建立区域金融市场,提供多种金融工具,促进人民币在境内外流转。
(四)加强跨境电子商务国际合作构筑人民币计价环境
建议中国商务部与周边国家推进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则、条款的制定与落实,包括跨境电商通关服务配套制度、规范、邮递快件检验检疫的监督管理,产品质量问题溯源机制,构建跨境电商全面国际合作的机制,为中国国内开展跨境电商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在建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的双边、多边自贸区谈判中充分考虑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发展问题,利用WTO等国际组织的标准和体系,以对国内企业跨境电商贸易纠纷进行协调,适时加入在国际、国内电子商务网站中使用人民币进行计价的措施条款。
(五)鼓励在周边国家地区设立第三方支付平台、金融机构和结算中心
鼓励中国商业银行在周边地区设置分支机构,与境外银行互设本币结算账户,根据地区情况设置人民币兑换点和自动存取款设备,为人民币在周边的使用提供金融服务,推进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同时,在周边国家建立统一的人民币结算中心,建立安全有效的人民币清算系统,方便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结算。
总之,利用跨境电子商务促进沿线国际贸易转型,增加双边、多边进出口业务量,争夺人民币跨境电子商务计价权;使用跨境电子支付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畴,促进人民币结算范围、金额的不断扩大,使周边沿线国家在跨境电子商务中更多地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发挥积极作用。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