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老祝最近在思考:对这个行业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平台,是否都已经淘汰完了?
后面还会不会再出现类似e租宝这样、具有全国性恶劣影响的巨雷,再给行业一次次打击?
至少从今年来看,相对平静,除了一些羊毛平台,大的、排名靠前的、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平台,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这也从某种程度上预示着网贷行业正在逐渐由乱到治、进入良性发展的通道。
但投资人和从业者都不能丧失警惕,从一段时间的观察来看,结合国家领导人最近强调要重点对互金开展全面摸排和查处,老祝有这样一个判断:
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更大的一波洗牌,还在酝酿,并会在一定时点,不断地暴露出来。
一、庞氏骗局或者自融的模式,生命力比我们想象的强
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庞氏骗局为什么必然崩盘?》,探讨过骗局无法持久的原因,即随着参与人数的扩大,为了兑付前面人的收益,需要发展的新人是呈几何级扩大的。
迟早有一天,流入的资金无法匹配到期需要兑付的收益,那骗局就完蛋了。但现实中,做局者,可以设计的非常精巧,使得一个盘子持续3年甚至更久,还能玩下去。例如钱X,每年都有人说它就快了,从14年、15年说到16年,结果呢?
好好的。因为它通过一系列的招数,想方设法让你把钱留在里面。只要不大部分人不兑成现金,那么对新流入资金的要求就比较低,只要满足日常的提现就可以了。大头都躺在平台上了。
举一个极其简化的算法:
假设平台有5万投资者,平均持仓2万,每月到期待收金额的10%,且到期的60%会复投,产品全是1年期,年化10%,每月新增2000投资人,人均投资2万。
同时假设,项目全是虚构,利息完全是由后来者的资金来支付,所有募集资金全部放在银行不动。
那么可以概略得出:
下个月到期本金=5万*2万*0.1=1亿
下个月到期利息=0.1亿
这0.1亿的利息,就是真正的考验。那就看平台对利息的保障倍数,有多高?
利息保障倍数=(截止上月待收总金额-下月到期本金-下月到期利息+下月到期本息复投金额+下月新增资金)/下月到期利息=(10亿-1亿-0.1亿+0.66亿+0.4亿)/0.1亿=99.6倍
即,假设能够维持上面的这种局面,资金一直维持的是净流入,是可以稳定地持续下去的。假设每月没有任何新增、没有任何复投呢?能维持多久?
10亿/1.1亿=9.1个月
所以,当一个平台满足如下条件,即使是发假标,也可以持续2年甚至更长时间:
1、募集的资金,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很容易变现,以应对到期资金的兑付(例如用募集来的钱去买货币基金、或者放在银行里不动);
2、运营做的不错,投资者具有较高的忠诚度,到期资金复投率较高;
3、收益率保持在12%-15%之间,不是太夸张,不搞高额返利,不砸钱狂做广告;
4、每月保持稳定的新增投资人数;
5、没有遇到致命的负面攻击。
那大家会问,如果这样,坏人岂不是可以一直潇洒下去?就像一个谎言出来,需要一百个谎言去圆、总会出现破绽一样,只要时间足够就,金融骗局最终还是会原形毕现的。
例如,平台的实际控制人,可能克制不住欲望,拿钱去炒股、炒房、泡妞,或者收购不容易流动的其他资产,那池子里的资金就少去了一大半,像快鹿的老板施建祥,如果不是拿融来的钱到处投电影、收购上市公司股份,也许就不会那么快跑了;
也可能造假太多、出现了纰漏,被媒体曝光,导致复投的资金和新增的投资者数量都急剧减少;
也可能为了缓解眼前的兑付压力,大搞活动,投资1万返2000现金,使得窟窿持续扩大,无法回头......
二、一批上规模、但带病的平台,仍在正常运营
网贷行业,天天有雷,已经不稀奇。但基本上都是些规模不大、且收益奇高、活动力度极大、专坑羊毛的平台。但上规模的平台,如果存在重大瑕疵或者违法事实,一旦出事,受伤的将是真正的投资人,影响深远。
我们不希望看到这种情况出现,也相信很多平台会通过努力,逐渐化解风险,走上正轨。但无法避免,还是会存在一些恶意的、无法回头的平台,明知必亡,也要放手一搏,与《人民的名义》中的祁同伟一样,要“胜天半子”。
仔细梳理过往的媒体曝光,其实是可以发现一些迹象的:
一个已经雷了的平台的实际控制人,接手了一个挺有名气的平台,这是要做什么?
一个办过线下理财公司但出现严重问题的人,转型线上,一口气搞了3个平台,并且成为羊毛群中的热门,这说明了什么?
本身人气挺旺的,引入一个骗子当法人代表的所谓国资企业做股东,这是靠谱呢,还是不靠谱呢?
凡此种种,引人深思;如乌云密布,山雨欲来。
上规模的问题平台很可能由于以下原因,而暴露出来:
1、无法及时完成合规的整改,或者不可能做到合规,导致被清理整顿;
2、强行为了合规,但是导致资金流入快速减少,无法满足兑付需求;
例如,一旦全面实现银行存管,集合标、债权池、大额标都一律无法销售,活期产品也无以为继,对平台的交易额是影响巨大的。
三、正确看待行业洗牌,坚定投资信心
既然洗牌,必然有阵痛,投资者也难免会有担心。尤其当一些大家伙倒下的时候,不免搞的人心惶惶。对此,参与到这个行业中的人,都应有所准备,也要理性看待这一现象。
1、问题平台的倒下,不管它多有名、规模多大、荣誉有多少,都不能否定P2P行业的发展前景和价值。
相反,这说明了行业在不断地走向规范,留给骗子、投机者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少;同时,投资者也越来越成熟,不再盲目信任、盲目贪图收益。
2、每一个所谓知名平台的倒下,都是一种神话的破灭,投资者正好可以借此,反思自己以往的投资策略,存在哪些误区?需要如何进行调整?
e租宝倒下了,“CCTV做广告=安全”的神话破灭了
快鹿倒下了,“上市公司背景=安全”的神话破灭了
国诚金融倒下了,“银行存管=安全”的神话破灭了
君享金融、亿好金服倒下了,“国资爹=安全”的神话破灭了
......
3、只要不是盲目地信任外在的一些包装,而是认真地了解平台的股东背景、项目的信息披露,追求的是合理的收益,适度地分散投资,那么P2P投资仍然是非常好的选择,而且越往后,会越好。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