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导读:作为现有的传统金融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现金贷”会继续存活下去而且未来空间巨大。在规范过程中,金融科技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双城记》的篇首语用在方兴未艾的“现金贷”身上甚是贴切。

在“现金贷”蓬勃发展迎来资本投资热潮之后,利息高、逾期率高和不当催收却让其成为媒体批评的焦点。4月10日,银监会下发《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到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

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现金贷”行业陷入深深的思索和焦虑:现金贷是否要被彻底清理?行业还有前途吗?如果有,“现金贷”未来应该怎么做?

其实,细细梳理“现金贷”的前世今生和发展动向,我们不难发现“现金贷”的存在有其合理之处,作为现有的传统金融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现金贷”会继续存活下去而且未来空间巨大。然而,行业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企业应参照《指导意见》迎接监管,积极进行自律规范。在规范过程中,金融科技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存在即合理: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未被满足的信贷需求

近年来,国内“现金贷”业务迅速崛起,成为互联网金融与消费金融融合发展的代表性产物。从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到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腾讯微众银行等互联网金融公司,再到近几年兴起的大大小小的创业公司,都在极力推动“现金贷”业务发展。近期,不少主营“现金贷”的创业公司获得巨额融资,俨然成为资本投资的新宠儿。

“现金贷”蓬勃发展的背后是传统金融服务体系未能满足的巨大信贷需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约13.68亿人口中仅有8.8亿人纳入了央行征信系统,这其中只有3.8亿人有借贷记录,剩下的人是传统金融服务体系的白户。

“现金贷”蓬勃背后是未满足的信贷需求

养殖户要购买今年的猪崽手头缺钱、房租马上要交工资却没发、充电学习报补习班差一千元、朋友结婚要随份子工资却花光了……在生活中,这部分白户人群可能遇到各种的短期小额资金需求,当传统金融机构不能提供服务时,互联网“现金贷”就有了用武之地。

长久来看,中国的信用体系建设需要一个过程;传统金融机构信奉二八法则,专注于服务少量的优质用户赚取巨大利润,对白户人群的兴趣却不大。“现金贷”不仅满足了这部分客群的短期资金借贷需求,积累的信用记录与央行征信系统对接后可让白户人群成为传统金融机构的客户人群。

可以说,“现金贷”的需求仍然存在且巨大,符合国家对于普惠金融的倡议,是传统金融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

著名经济学家巴曙松曾撰文表示:“总体来看,“现金贷”具有推进金融市场化、完善金融供给体系、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增加消费者选择空间的巨大社会价值,应当给予生存及发展空间。“

因此,银监会没有理由彻底封杀“现金贷”(现在看来是要求整顿和清理),而是通过强化监管来消除发展中存在的乱象。“现金贷“野蛮生长之后杂草丛生,出现的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问题症结所在:征信薄弱造成风控难题

目前,“现金贷”备受争议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高逾期率、高利息和不当催收。在笔者看来,这些问题的症结在于现有征信体系薄弱带来的风控难题。

上文说过,“现金贷”服务的主要目标客户群体缺乏有效的征信记录,甚至是传统金融机构拒之门外的用户,风控面临巨大的难题。互联网金融研究人士张琼(化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小额现金贷款本身就是为了相对低端的客群而存在的,相对而言,其受众就是一些潜在的信用危险人群。”

部分用户信用观念不强、还款意愿薄弱,给“现金贷”带来了巨大的道德风险;部分人群收入不稳定或突发的个人财务危机,丧失了债务偿还能力。此前更有媒体曝光,业内存在庞大的黑产集团,针对“现金贷”进行“骗贷”,让不少企业损失惨重。种种原因让“现金贷”的逾期率处于较高水平。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高风险需要高收益来覆盖,否则经济活动就无法持续。“现金贷”需要制定较高利率以覆盖高风险,避免亏损才能保障服务;综合考虑到高昂的资金成本、营销成本和运营成本等,利率不得不进一步提高,再不加区别地适用于所有用户,会让风险较低的用户感到利率太高。而在大众对高利息口诛笔伐的同时,企业却忍受着难言之痛。

在“现金贷”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部分企业浑水摸鱼,借高利率攫取巨大利润;部分企业轻风控重催收,本末倒置导致行业发展混乱。委外催收难以规范外部团队的行为,不当催收的现象频频发生,给公众形成了极坏的印象。

巴曙松曾表示,高利息借贷涉及社会现代文明社会的道德原则和公序良俗,容易被缺乏自律的市场主体滥用,需要完善的监管体系加以约束和规范。从业人士也纷纷表示,行业应强化自律和规范才能保障健康发展。

“现金贷”需要监管规范已成为各方共识。本次银监会发布的《指导意见》对银行业的风险防控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其中明确要求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

同牛科技观察哨认为,这固然会缩小“现金贷”经营的自由度,但清理违规企业后发展环境将得到净化,整体行业有望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从事“现金贷”的企业不必慌张,应调整心理拥抱监管,根据市场情况和政府要求积极进行自律规范。

规范发展的关键:金融科技驱动风控能力提升

未来,随着清理整顿的逐步开展,“现金贷”从经营资质、产品设计、风险控制到贷后催收等环节会全面合规。笔者认为,规范发展的关键在于通过金融科技驱动风控能力提升,逾期高、利率高、不当催收等问题会伴随有效风控迎刃而解。

不少企业开始探索通过金融科技提升风控能力,实现差异化的风险定价。企业纷纷开始自建大数据的风控模型和反欺诈系统,也有专门提供风控能力输出的企业为“现金贷”提供企业级服务。

尽管存在客户人群征信记录缺失的不足,但金融科技让互联网“现金贷”不用像传统金融机构那样过分依赖强特征数据。大数据深度挖掘出电商购物、社交、位置、出行等大量弱特征数据,综合起来通过人工智能的分析以及深度学习能力对大数据进行处理,建立有效模型进行风险控制,实现因人而异的风险评价和利率定价。风险将被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贷款利率将逐渐下调,借款用户的还款压力减小,企业的盈利空间扩大。

规范发展的关键在于通过金融科技驱动风控能力提升

如此一来,贷后催收的压力将大大减轻,企业进一步规范催收行为,减少因此产生的摩擦和冲突,逐步消除“现金贷”在公众中的负面印象,行业有望迎来良好的发展环境。

同牛科技观察哨认为,随着“现金贷”发展积累大量数据,持续对风控模型进行校验和迭代升级,将适配不同场景和不同人群,针对不同用户进行“千人千面”的差异化风险定价,让每个人享受到与自身信用水平相符的金融服务。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金融科技为白户人群提供了信用起步的机会。通过“现金贷”完成贷款和偿还的用户,受到信用教育的同时将留下良好的信用记录;当金融科技建立起信用信息共享的平台和机制,并与央行征信系统完成对接时,这部分人群将有机会充分享受现代社会金融服务体系带来的便利。“现金贷”市场中,个人、企业和行业良性互动的大好局面将出现。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指导意见》落地执行,“现金贷”行业将迎来洗牌,企业积极拥抱监管规范经营行为,应用金融科技强化风控能力将成为趋势,“现金贷”有望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