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春节期间,深8君在家乡走亲访友时发现,“穷可贷,富可贷,不守信用不能贷”、“利息低、放款快、上门服务”等互联网金融广告语替代原来的“想致富,少生孩子多种树”广泛出现在农村的墙壁上,这意味着互联网金融的触角已经伸向了广袤的农村大地。

近日新鲜出炉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删除了“支持农村互联网金融”,首次提出要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鼓励农村金融创新。另外,与去年“加快推动金融资源更多向农村倾斜,发展农村普惠金融,降低融资成本”相比,今年的目标是“加快农村金融创新,确保三农贷款投放持续增长”。

虽然今年的政策对农村金融也做出了鼓励,但对于近两年来快速发展的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来说极有可能产生杀伤力。

快速发展与问题并存的农村市场

2016年,农村互联网金融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其中农村市场巨大的金融缺口给整个互联网金融市场提供了机会。据中国社会科院“三农”互联网金融蓝皮书数据显示,2014年“三农”领域的贷款投入需求约8.45万亿,其中金融缺口达3.05万亿,“三农”金融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在各种利好环境下,不少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公司如京东、阿里等,都纷纷跑马圈地进军农村市场,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尤其是针对贷款业务推出了不少产品,比如针对三农用户的生产、经营、生活提供各类普惠金融服务,包括支付、保险、融资、征信等。(此前深8君曾在《资金缺口超3万亿 农村互联网金融迎来大批拓荒者》一文中做过分析。)

农村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有爆发式增长,与2016年的“三农”政策有很大的关系。2016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及支持农村互联网金融,同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不少互联网金融平台纷纷响应,运用互联网数据优势,开展针对“三农”领域的金融服务。

不过在各大互联网金融企业一窝蜂涌向农村市场时,问题也不断暴露。

近日,一篇关于P2P“骗局”正席卷乡下大妈、大爷的文章,被网络和微信朋友圈广泛转载。文章写到,一位小镇老太太,被一家许诺“高收益”的P2P公司坑了,她辛辛苦苦攒的近20万元钱打了水漂,而类似的遭遇或许还只是“冰山一角”。

根据深8君的观察,以P2P为代表的网络借贷领域,正在成为风险潜藏地和高发区,在金融业发达的一二线城市,“跑路”、非法集资等乱象不时见诸报端,而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生事物“下乡”,本应是落实普惠金融精神、弥补农村金融短板的大好事,但现实却是出现了一些非法集资与金融诈骗现象。“三农问题无小事,一旦出事便是大事”,这也是在日前发布的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提严厉打击农村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积极推动农村金融立法的主要原因。

农村互联网金融市场或将遭洗牌

2017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可以说给互联网金融企业又泼了一盆冷水,随着防骗教育及农村金融法律的逐步健全,那些背景实力欠缺、挂羊头卖狗肉的平台想在农村“搞事情”会变得越来越难。在此背景下,农村互联网金融领域将发生新一轮结构性的洗牌。

比如,对于背景实力强、合规经营的平台而言,优势自然不言而喻。据了解,京东金融发布2017年六大不动摇战略,其中一条就是“坚持深耕农村金融”,而 2016年年底,蚂蚁金服在北京宣布全面开启农村金融战略,以三大业务模式服务“三农”用户全面需求,以三年“谷雨计划”推进普惠金融扎根农村。

但是对于那些背景实力弱、资质不健全的平台来说,在国家政策及市场环境的影响下,如果想继续跑马圈地,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到农村去抢占市场”,这已成为不少互联网金融公司新的动向,也从侧面印证农村金融市场未来的空间。但是机会很多,蛋糕也很大,深8君表示,要想分得一杯羹,投机取巧是行不通的,还得真正践行普惠金融精神才行。

本文系深8互联网金融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号shenbahujin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