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当“阿尔法狗”以4:1战绩击败李世石出尽风头时,默默藏在它身后改写世界的人工智能,忽然间已从影子里长出了鼻子、眉眼,以一副冷若冰霜的面孔站在世人面前。这之前,“人工智能+”取代了“互联网+”,成为各个行业在积极酝酿下一个时代巨无霸时所押下的赌注——“离钱最近”的金融行业也不例外。
传统金融高贵冰冷的头颅再次裂开一道缝隙,被誉为“投资界的阿尔法狗”的智能投顾,挣扎着从中探出触角。
理性:蛋糕上的红樱桃
究其诞生的核心原因,无非是以“技术+规模”实现低成本运营的大势所趋。
智能投顾,也叫机器人投顾,是指在掌握投资者个性化需求后,通过数据模型和后台算法,为其提供金融产品选择、资产配置、交易执行、税收管理等服务的在线财富管理平台。目前,智能投顾有完全机器导向、人机结合以及以人为主三种类型。
智能投顾是技术驱动、智力高度密集型行业,目前国内智能投顾玩家不到三十个,主要有拥抱新技术的传统金融机构(平安银行、华泰证券);有着庞大普惠金融群体的互联网公司(蚂蚁金服、京东智投);专注于技术创新的创业公司(弥财、理财魔方);还包括从P2P积极转型的平台。
弥财CEO万德博认为,辨认一家公司是不是真的智能投顾并不难,主要看三点:一、根据客户个人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制定投资组合;二、只做平台,不做资金池,不触碰客户资产,只收取很低的交易手续费;三、不从交易的手续费里抽佣金,保持客观中立。
许多人认为,智能投顾大势所趋背后有理性的判断。
第一个判断是,在资本市场,无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正在逐步消亡。
从国际看,全球央行在放水,欧洲和日本都是负利率,机构把钱存给央行,机构还要倒贴钱给央行。美联储加息不会太快,利率长期低迷是大概率事件。
从国内看,中国GDP增速放缓,2015年GDP增长6.9%,为25年来的最低水平。2016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长6.7%,同比增速创28个季度新低。
理财魔方联合创始人马永谙说:“利率市场化的加速,会进一步压缩类‘高利贷’产品的空间。”
过去,把钱借去投资如房地产这样高回报的产业,当欠款者有一倍利润时可以还借款者20%的收益,这个游戏可以继续下去;但随着中国GDP下行,实业不景气,再以这样的高利息借钱,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第二个判断是,随着我国中产阶级财富力量崛起和通胀时代来临,新富阶层有着巨大的未满足的理财需求。
据波士顿咨询预计,2020年,中国资产管理总规模有望达到174万亿元,而“智能投顾”将是这块奶油蛋糕上的红樱桃。
在中国,绝大部分投资者不具备正确的投资理财知识和资产配置能力,在风云诡谲的资本市场,投资者往往处于被动,茫然四顾,举步又止,稍不注意就成为“韭菜”,面临被收割的命运。
一个亟待开发的理财长尾市场逐渐在国内形成。由于金融产品投资品种匮乏、股市低迷、海外投资又受政策管控,国内新富阶层的理财方式过去往往只能以房地产投资、买刚兑理财和储蓄为主,中国储蓄率长期高居全球之首,非金融类资产占比也一度高达60%以上,在这种策略下,所有人都认为自己非常厉害,不需要投顾,资产管理需求长期受到抑制。当全民策略慢慢减少时,大量的财富被挤压到标准化市场中,用户才会发现投顾服务的价值。
传统投顾服务门槛极高,往往起投就是几百万元,只有极少数人能享受这样的服务。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客户与人工投顾比率高达20000:1,也就是说,一名人工投顾面对的是20000客户。
“很多投资顾问非常年轻,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为客户配置资产能力不尽人意。而且他们的薪水是和销售业绩挂钩,与客户利益是冲突的。”一位在私人银行理财部门工作多年的人士透露。
想想投资顾问也是血肉之躯,要吃饭休息,有七情六欲,何况为了挽留客户,还要在眼盯盘手下单之外,陪吃陪玩沟通感情等。
知名红色贵族有“名门痞女”之称的洪晃曾在微博咆哮:“德意志银行的私人理财是全世界最坏的服务,我快被他们给理成无产阶级了。”引起百万粉丝围观讨论。
洪晃的惨痛遭遇并不鲜见,很多私人银行重销售轻投资的做法,把风险和损失转嫁到用户身上。
与传统投顾服务相比,智能投顾剥离了传统投顾的精英门槛,最低甚至0元起投,只收取0.25%—0.5%的管理费,用技术将投顾服务普惠化,满足了用户在全球寻找资产的保值增值和分散风险的现实需要。从理论上讲,有利于将中国的财富管理引导至稳定合理的后端收费模式。
亨利·克卢斯在《华尔街50年》中说:“投资成功所必需的第一法则就是,要求保持自己的判断不能被任何天性所扭曲。”
在对抗人性的弱点方面,机器确实具备无法比拟的优势。与此同时,一幅新的技术铁幕正在缓缓落下,不够优秀的理财顾问被机器取代似乎是指日可待的。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一大批老牌的金融巨头纷纷布局智能投顾领域。
苏格兰皇家银行近期表示,将着手裁减220个投资顾问,并将人工投资顾问的服务门槛从原来的10万英镑提高至可投资金25万英镑,其余的客户将向机器在线服务引导,从而降低人力成本,扩大受众范围。去年12月,德意志银行推出了机器人投顾Anlage Finder,利用问卷调查和电脑设计的程序算法,为该行网络投资平台的客户提供股票投资组合的相关建议。
除了自身转型推出智能投顾服务,也有不少金融机构选择直接投资这类创业公司。今年3月,华尔街著名投行高盛宣布收购线上退休账户理财平台HonestDollar;去年8月,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收购了机器人投顾初创公司Future Advisor。
就这样,在一桩桩并购消息的推动下,方兴未艾的智能投顾领域成为了Fintech的下一个风口。
赌性:也许只是“看起来很美”
而更多的人,则是透过这貌似理性的原因背后,看到了中国目前现状下,智能投顾的赌性。
智能投顾在美国已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在2014年时,智能投顾就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可至今在大众视线中,它仍然是个陌生的词。
不仅老百姓一头雾水,很多资深金融人士也表示“看不懂”。不是因为智能投顾公司们喜欢低调,而是他们也找不到什么可以张扬。
智能投顾在中国的发展之路并不顺畅,根本原因是中外投资环境的差异,这种差异体现在投资者观念、监管政策差异和投资产品上。
首先是投资者的观念差异。美国资本市场比较成熟,投资者以机构为主,倾向长期稳定的投资。而在国内的投资市场以散户为主,把投资看成投机,惯于短线操作追涨杀跌,关注短期利益,对智能投顾这样需要承担一定波动性风险,获取长期稳定收益的策略兴趣不大。
然而,智能投顾的本质是通过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机器代替人工,以较低的成本把收益浮动的金融产品,重新组合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理财产品提供给投资者。它背后的逻辑是“在用户风险承受范围内,给出资产配置的最优解”。也就是说,智能投顾的核心依然是“风险控制”,这里的投资风险,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从白到黑之间N种不同饱和度的灰,用户选择承受什么程度的风险,就会得到相匹配的收益。
“当你问我产品收益是多少的时候,我会反问说你愿意承受什么样的风险。有的人亏一天钱晚上就翻来覆去睡不着,有的人心很大,亏20%都无所谓,他坚信可以翻本。这两种人,智能投顾对于他们的方案就会不一样。”璇玑CEO郑毓栋说,“当客户问我收益是多少的时候,其实是在问他不承担风险的情况下收益有多少,但是所有的投资风险跟收益是对等的,无风险高收益,在全世界目前只有中国存在,原因是因为过去有刚性兑付的理财产品,后来出现了P2P。”
随着刚性兑付的逐步打破,经过P2P和股市的洗礼后,投资者观念有了改观,但和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比技术关更难逾越的是理念关,这是目前智能投顾在中国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其次,政策监管的差异。在英美等国,智能投顾有完善的法律法规,我国智能投顾在法律上还处于灰色地带,投资顾问与资产管理两项业务分属不同的法律法规。为保护客户隐私,不允许金融机构把数据提供给第三方使用,在牌照发放和数据使用两方面制约了创业公司发展。如果监管趋紧,可能会进一步限制智能投顾的应用。
另外,国家外管局规定居民每年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将对投资规模产生限制,削弱海外资产配置的竞争力。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曾表示,证监会将高度关注智能投顾,一旦发现互联网机构以智能投顾名义,未注册而进行公募销售,将依法查处。
证监会此举意在为盲目追随智能投顾的用户敲响警钟,也提醒了投资者要弄清其本质,再进行投资决策。这一发言有如当头棒喝,让这一片市场看起来远不如听起来那么让人安心。
最后,中美金融产品差异巨大。美国金融产品丰富,品种齐全。而中国,金融产品数量和体量相对单一,风险收益结构过于相似,且基本上都受股市影响大,达不到分散风险的作用,无法满足智能投顾多元化产品标的的需要。
花旗银行在一份名为“How FinTech is Forcing Banking to a Tipping Point”的报告中指出,金融科技催生的智能投顾对于投资者而言是一种补充性需求,而非替代性需求。在中国,该结论恐怕有更为充分的论证依据。
长期以来,中国市场充斥着类目繁多的优质资产,在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前提下,单一资产的表现往往优于均衡配置的投资组合,例如信托、地产等。一方面,资产配置缺乏应有的研究与实践;另一方面,投资者对于投资回报维持着较高的预期,一时间难以改变。
路在何方:谁能在冰天雪地之中支撑更久
在国内,智能投顾行业一起步,就开始在无序的痛苦中嬗变。跑马圈地时,无序让人激动,也让人迷茫。走在前面容易成为先烈,走在后面就没了先发优势。
竞争白热化的投资市场,对智能投顾不理解不接受的投资者、鱼龙混杂的同行、暧昧不明的监管,在这个技术门槛极高、玩家挣扎求生的行业里,不管来自国外还是国内的创业者,逐渐达成共识:智能投顾不好做,生存的秘诀就是谁能在冰天雪地之中支撑更久。
目前投资者教育关、产品技术关、监管政策关是三座大山,把智能投顾公司封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目前看,最有可能胜出的是金融能力、互联网能力、客户基础皆优的大型财富管理机构。
智能投顾能够异军突起靠的是技术的溢出效应和规模乘数效应带来的边际成本递减,财富管理机构自身有知名度、标准化金融产品和海量客户的金融大数据,这恰恰是初创公司最薄弱的地方。
财富管理机构通过自主研发或者和第三方公司合作完成技术上的从0到1后,下一步就是把从1到100的规模做起来。随着用户量和数据量的增大,机器学习效率也越来越高,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财大气粗的机构一向对新技术保持高度敏感,尽管智能投顾还是新事物,但其巨大的潜力已经显山露水:不仅是在某些领域智能投顾要比传统投顾服务成本低70%,而且机器可以帮助克服人力成本高、服务对象少、知识经验不足、道德风险等缺点,覆盖投资理财的“长尾市场”。
而对投资者而言,数字解决方案能更好的保护隐私,同时可以升级优化,不断提升效率。无论从技术还是应用上看,选择智能投顾,是一拍即合的双赢模式。
跋涉在途的创业者,他们却比外面的黑暗更加坚硬无畏。袁雨来,理财魔方CEO,并不否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伟大的企业一开始都是不被看好的,遇到困难就放弃的是投机者。我们看好智能投顾的大方向,所以一直坚持在技术上积累和投入,让时间验证投资结果,等待市场和投资者发生可喜的变化。”
双十一消费狂欢刚刚散场,人们只看到互联网、电子商务长在地面上枝繁叶茂的那一截,却看不到它深埋在泥土里的根茎。从一个无关痛痒的高科技名词到颠覆世界,是少数人不顾非议,甘于寂寞,耐心与时代和机遇博弈的成果。
黎明到来之前,坚持是漫长而痛苦的。不想自生自灭,成功的创业者必须有赌性——而赌的另一面就是博。
逐渐攀升的获客成本,迟迟不能扭亏的事实,让智能投顾创业者们习惯被质疑。但丝毫没有动摇他们对未来的信心,有投资人在旁输血打气,他们在等一个爆发的机会:翻身坐起把规模做大,政府就会给予支持鼓励,这也许是未来的方向。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