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信息技术是驱动当代中国金融发展和行业格局变革的基本力量。本文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将日益成为金融运行的主流模式。

最近几十年间金融变革的两大力量,一是金融体制改革,另一个就是信息技术发展对金融的推动作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金融信息化历程充分表明科技变革金融的历史必然性。信息技术与金融有着相同的基因——数字。

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始终是驱动当代中国金融发展和行业格局变革的基本力量。过去几十年的情况表明,科技对金融持续产生历史性的全面变革效应。信息技术这几十年的发展,只要有新的技术创新,都会在金融领域得到体现,货币在形式上都是数字,信息技术基因是数字,所以两者有共同天然的基因关系。

金融科技发展的三个阶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科技对金融的持续影响经历了三大阶段:初期,科技作为工具推进银行业务处理效率的提升;中期,科技推动金融机构服务和产品的创新;当代,由科技催生的新金融普遍兴起,传统金融全面变革。在这三个阶段中,越来越清晰地看到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的历史性颠覆作用。

第一阶段:科技作为提升金融效率的工具。

此阶段,信息技术作为高速计算运行和快捷通信的工具或手段,通过计算机主机和终端的广泛布局,对金融机构的前中后台和组织体系的纵向与横向之间予以连接,实现传统业务处理向现代信息系统的数据化业务处理迁移,从而大大提高传统金融体系的业务效率。

此时间段内,科技对金融体系产生效应体现在提升效率。具体演变方式为:早期先是通过计算机主机,在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后台进行业务核算和数据计算、存储;随后发展为前台终端PC联机;继而在同一机构同城网点联机;再发展至整个机构体系内部联机;再发展到机构之间横向跨行进行联机。由此,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至本世纪初金融体系实现了全国计算机网络布局的联接完成。

上述过程提高了整个金融系统业务处理的运行效率。从时间上看,基本上到新世纪初,此阶段才基本完成。经过此阶段后,借助科技工具全部系统实现纵向的、横向的、立体的进行连接,整个计算机网络体系建设完成,实现业务数据同步处理。

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是:技术替代手工计算,计算机存储替代账簿,大大提高金融业务的数据计算、存储与传输效率;机构内部总分之间系统的全面连接,实现总分机构金融业务的一体化运营;通过跨行联接实现金融体系业务处理跨时空实时操作完成。

第二阶段:科技对金融反客为主,以业务和产品创新的方式,推动金融业务的转型、跨界和客户体验的提升,成为传统金融的有效补充。

此阶段整个科技已经由在第一阶段的工具和手段的作用上升到直接的驱动金融体系的变革,科技已经不仅仅是手段、工具,科技的地位已提升至驱动金融体系变革的基本力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提升效率,具体来看,这种变革主要是通过推动金融体系的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来实现。

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在此阶段集中爆发。在此时间段内,发生了量变到质变的变化,量能不断积累后产生显著的变革效应。可以看到,金融已经不是以前熟悉的那个金融,大大丰富了金融体系的内涵。

在此阶段,由科技推动的金融业务创新诸如第三方支付、移动金融、网络借贷、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等互联网金融服务横空出世,像余额宝等各类金融产品应运而生,而通过大数据方式产生的金融风控产品、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和量化投资,这些都是第二阶段兴起的金融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也开始实际应用。

就国外看,1999年的美国新兴支付——Paypal的产生和2004年我国支付宝的出现是第二阶段金融创新最具代表性的标志。Paypal和支付宝都是科技对传统金融的颠覆性创新,是第三方支付的先驱,也是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方式所产生的一个独立的新金融业态,信息技术由传统的工具角色开始提升为驱动金融变革的力量,而网络支付的出现可以作为此阶段中里程碑式事件。
在中国,另一个标志性的创新就是余额宝,余额宝在短短半年多时间达到几千亿的规模,对于传统业务营销方式是不能想象的结果,这意味着信息技术对金融体系的业务创新、产品创新起到很大推动作用,也就是说科技之于金融产生了巨大的“魔力”效应。

综上,这个阶段典型特征是:科技的角色发生转变,由工具转向驱动变革,所谓的科技对金融“反客为主”了,它的角色发生变化。由第一阶段的技术支持作用或工具作用提升为技术引领作用,或者说技术驱动金融变革,科技的角色在金融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三阶段:科技驱动金融全方位变革。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科技持续引领金融创新,传统金融已经面目全非,传统金融的业务方式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新金融普遍兴起,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将日益成为金融运行的主流模式。

在这个阶段,金融服务的边界日益模糊,金融一定程度上将成为场景化的金融,跟实体经济高度融合,两者已经混在一起。或者夸张点说,就未来而言,金融可能既趋向无界,有可能趋向无形,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此阶段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大行其道,金融服务便利化程度大幅度提高,客户可以随时随地随身获取各类金融服务,金融机构网点数量将由增转降。

第二,虚拟的方式在替代传统的物理方式。从物理现象上看,包括手工处理的消失,算盘、账本的消失,柜台越来越少,网点越来越少;金融业务模式、运作模式、形式正在发生变化,此前银行模式更多体现在柜台存款,给企业办理结算并提供贷款等各方面,发展到现在金融的内涵在形式上已经极大的丰富,不仅仅是传统的存贷款,如今企业还可以借助各类金融产品,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平台交易等方式获得资金,也即是金融的产品化、证券化、交易化会替代传统金融业务方式,日益成为金融活动的主流模式。

第三,原来在一个机构内部的业务流程,已经开始分解,无论是互联网金融业务中的客户身份认定、个人理财、财富管理、网络借贷、投资咨询、数据处理、数据研发,都可以独立出来,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第三方服务机构或IT外包企业。同样的业务处理,同样的风险控制,甚至包括投顾研究,都可以独立成为一个独立的业态,所以金融以前在一个机构内部的流程在逐渐演变成一个外部的金融生态。

此阶段的典型特征为:虚拟方式替代物理方式。账本、手工计算工具已经消失,柜台、网点正在迅速减少;金融业务产品化、证券化、交易化、平台化,逐步替代传统金融业务方式,成为金融活动的主流模式;电商企业构建场景化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企业构建金融生态;金融服务的行业边界日益模糊,领域不断延展;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大行其道;金融服务便利化程度大幅提高,随时、随地、随身获取各类金融服务,金融机构网点数量将由增转降;自金融、普惠金融快速推进。

综上,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金融经历了科技驱动的变革历程,当前这一变革历程仍在快速推进中。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大数据金融、人工智能金融、区块链金融等,都应当是未来金融发展的方向。整个社会应当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新金融时代的到来,监管部门应当为这个时代的到来和新金融体系规范化健康发展准备条件。

科技变革金融既是一个历史趋势,同时也是阶段性渐进发展和角色演进的过程。从长期看,未来金融机构作为资金中介的角色作用逐步下降,而更多地成为专业服务的代理中介角色。新业务、新产品、新机构在不断地纳入监管范畴,业务资质许可范围在扩展。也许我们将需要从金融生态的角度来重新定义什么是金融机构。

(文/证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万建华)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