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股权众筹开启了股权投资的低门槛时代,观望许久的互联网巨头纷纷涌入这个行业。然而,到目前为止,对于股权众筹这个新生事物,官方层面一直没有完全定调,其自身也存在着尚未解决的一些缺陷。

互联网与股权投资的碰撞,诞生了“股权众筹”这一全新概念,随之兴起的股权众筹平台,则将这一概念付诸现实。股权众筹平台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如之前的各种互联网金融形态一样,遭遇了难题与痛点。

对于这一新生事物,从政府到平台,再到投资者和相关研究者,各方在尽力呵护这一全新业态成长的同时,也都处在一场未知的创新叙事进程之中。

巨头进场

目前,在整个股权众筹生态圈中,上游是众筹平台,如京东众筹、天使汇、36氪众筹等,其次是项目方和项目领投人,如机构投资者或者知名天使投资人,下游则是广大的个人股权投资者。

股权众筹开启了股权投资的低门槛时代,但后来的发展趋势却远远背离了它的初衷。

股权众筹“作为多重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江湖地位在7月份央行等十部委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得到确立。在此前后,观望许久的互联网巨头已纷纷涌入这个行业。

如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达客”、京东股权众筹平台“东家”、平安集团旗下的深圳前海普惠众筹交易股份有限公司“前海众筹”3家平台,作为巨头们开拓股权众筹的先锋,率先试水。

早期创始机构如天使汇、原始会等平台大致摸索出并确立了这个行业的一系列规则规范,也无形中对公众进行了一些投资启蒙。而当下巨头的进场则使整个行业向着专业化、高端化迈进,无形中抬高了行业的门槛。

上述巨头拥有的优质项目资源、完善的投后管理服务、知名投资人的项目领投,和交易所股权份额转让的便捷退出等优势,都是传统股权众筹机构在短时间内无法企及的。

但值得肯定的是,巨头们的某些创新动作极大促进了行业的发展。如京北众筹在业界分别率先与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北京股权交易中心等股权交易所达成战略签约,开创性地建立了“第五种”股权众筹退出方式,为投资者提供灵活有效的退出渠道。同时,跟投人也可以在领投人退出时退出,还可以通过众筹平台协议转让所持全部或部分股权。

包容与克制之下的升温

到目前为止,对于股权众筹这个新生事物,官方层面一直没有完全定调,发布的各种规章制度也是以“意见”“试行办法”等形式进行引导和梳理。

去年年底,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今年两会之后,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之后修改后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专门增添了“鼓励开展股权众筹试点”内容。

上述种种作为,都传递出了一种包容和克制的信号。中关村股权协会会长王少杰如是解读有关政策:“第一,要支持,第二,要依法办事。”

而在民间层面,股权众筹的发展已渐趋升温。

据上海交通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所及京北智库研究团队统计分析,我国最早开展股权众筹模式的平台是天使汇和创投圈,这两家平台上线时间分别为2011年6月和2011年11月。继而在2012年,众投天地、天使基金网、大家投三家平台相继上线开展了股权众筹运营模式;2013年,股权众筹平台上线数量新增7家;2014年,股权众筹平台整体规模不断扩张,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仅一年时间上线平台增加了57家;2015年,基于经济社会以及政策环境等因素利好影响,截至2015年7月31日,据不完全统计,股权众筹平台上线数量新增38家。

而根据互联网金融咨询机构“盈灿咨询”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全国股权众筹平台共107家,上半年融资金额达到17.62亿元。

对于股权众筹的定义,目前争议颇多,主要在于是否公开发行和大众化两点,研究机构大都比较中性地表述为:“股权众筹是互联网金融极具代表性的一类,是指融资方以出让一定比例股份的形式,面向多数投资者进行融资,而投资者通过出资入股公司,最终以股权变现或者分红的方式获得未来收益。”

问题与挑战

当然,股权众筹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其自身尚未解决的一些缺陷,无论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都使一些投资者保持着冷静的观望。

今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发布的《小微金融发展报告2014》指出,众筹模式在现有法律法规下可能无法实现快速成长,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受公开发行限制,众筹只能在特定的投资者范围内进行,无法面对所有公众;第二,受股东人数限制,募集资金额度有限;第三,大部分众筹平台仅能通过返还实物、服务作为回报,不能以股权、债券、分红或者利息等金融形式作为回报,更不能向支持者许诺任何资金上的收益。

除法律体系的受限之外,投资者退出机制亦尚未完善。相较于上市公司股票可以在交易所自由交易,以及成熟的VC、PE投资项目可以采用通用的行业惯例,众筹的法律体系并不完善,采用何种退出方式,何时退出都存在诸多问题。

不同于债权借贷拥有协定的期限与利率水平,可以进行事先约定,并且相对风险较小,股权众筹关注的是创业项目的将来发展,不但收益无法保证,资金回笼期限更是非常不固定;股权投资一般来说,短则二三年,时间长的项目可能需要五年、八年,甚至十年、二十年。在此情况下,如何保证投资者的信心,同时建立起资金流动和投资退出的高效渠道,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另外还涉及项目的评估和后期投资的复杂性。因为项目的专业性,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甄别起来相当困难,怎么投、投多少也是一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国内股权众筹平台的主流模式是“领投+跟投”制度。如京东股权众筹,在众筹过程中由一位经验丰富的专业投资人作为“领投人”,众多跟投人选择跟投,此时领投人资质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当下各大股权众筹平台都纷纷出台了自己的领投人资格审核要求,大多是从履职经历、投资经历上进行区分,更多的是对个人的一些要求,这其中不乏业界的明星投资人。

当下毕竟还处于股权众筹的起步阶段,诸多舆论都聚焦在退出机制、法律法规等问题的讨论中,而且各个平台都在引入靠近新三板等股权明晰的较成熟项目,但如果考虑到未来数量庞大的小微企业,股份估值和定价问题也是一大难点。

《2015中国股权众筹行业发展报告》指出,股权众筹的估值定价难题表现为两方面:首先,股权投资需要经历深入的行业调研,在掌握行业发展阶段、当前市场竞争情况、未来发展趋势和潜力等关键信息的情况下,才可对当前项目形成一定的价值判断。股权投资注重行业分析,不同行业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在不熟悉的领域进行投资,风险难以掌控,更无法合理地对项目进行估值定价。

其次,股权投资估值方式各不相同,目前存在的股权估值方式多达十余种,多种评估方法得出的结论难以达成一致,行业内目前仍没有一种通用、准确、标准化的价值评估方法,股权众筹项目的估值定价往往依靠于创业者自己的拍脑袋及一些平台的简单评估。在此情况下的估值定价是否科学及公平,值得商榷,这也为股权众筹平台的项目融资带来了潜在的挑战。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