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P2P从来是一个不缺新闻的行业。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央行行长周小川称金融界正在准备出台互联网金融新政策,该政策主要体现为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要按照现在的监管框架对互联网金融给予适度的监管,监管制度很快就会出台。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下的P2P正在高歌猛进。不过国内最知名的P2P公司陆金所却深陷谣言重围中。
刚刚解释完“陆金所身陷2.5亿坏账风波”,从评债券忽然转到评P2P的大公国际又在公告中列出了陆金所的三大问题,实缴出资额发生较大变更,平台债项信息严重不对称以及涉嫌关联担保问题,并将其列入“互联网金融黑名单。”这是1月21日大公国际首次发布网贷评级,将陆金所列入“预警名单”之后再进一步。
如果P2P龙头如大公国际所说出现如此大问题,那整个P2P行业也就岌岌可危了。好在现在政府信息透明,做一些基本的核实并不困难。
一、深度查实陆金所
查询上海工商官方网站得知,陆金所全称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9月29日,法定代表人GIBB GREGORY DEAN,注册资本83667万元,公司类型为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国有控股),其业务为金融产品的研究开发、组合设计以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等,工商的年检显示正常。
陆金所拥有两个企业股东,分别是深圳市平安创新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新疆汇明投资有限合伙企业。
陆金所表示的8.37亿元注册资本早已实缴到位,从查询得知所言不虚。
那陆金所是否存在关联担保呢?平安融资担保(天津)有限公司是否为陆金所平台提供担保呢?陆金所说,虽然同为平安集团成员,但各个公司之间有国际标准,严格防火墙,平安融资担保(天津)有限公司从未为陆金所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只是为陆金所平台上的借贷人提供担保,跟陆金所平台没有关系。
超先声查询了天津自贸区市场和质量监管局网站,平安融资担保(天津)有限公司的注册号为12011600092335,类型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日期为2012年月12日,法定代表人YAO WILLIAM,注册资本80000万元,拥有三个企业股东,分别是深圳市信安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平安数据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陆金所和平安融资担保(天津)有限公司之间并无股权交叉,其股东也不存在交叉,虽然都是平安集团下属公司,却是互相独立,独立法人、独立资本和独立经营。
二、评级机构在P2P领域权威吗?
评级机构是否权威,对陆金所的质疑站得住脚吗?
评级服务本质上是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促使投资者和资产连接,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客观和公正的价格。目前历史最悠久最著名的有标普、惠誉和穆迪三大评级机构,背后站着的是世界金融中心华尔街资本的力量。
评级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历年来积累下的公信力,其主要的业务是对债务评级。其中包括非金融类公司信用评级、金融类公司信用评级、保险类公司信用评级、基金类评级,还有一个就是政府信用评级,这些评级主要针对的是债券,三大的评级直接影响到债券的价格,所以举足轻重。
比如阿里巴巴上市后发企业债,三大评级机构给出了A+的评级,阿里以很低的成本拿到资金。2011年,标普下调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后,引发舆论,因为标普下调评级的直接后果就是美国国债的利率提高,也就是美国还中国的钱变多了!
大公国际是什么样的评级机构?
大公国际是一家中国本土评级机构,1994年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经贸委批准成立,正好21年。国内34个分支机构,国际有2个分支机构,现有员工600名。
大公国际在简介中说“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并揭示美国评级思想和方法弊端的评级机构,是首家下调最大债务国美国信用等级的评机构”。
那现在评级行业是不是像大公所说,“大公符合事物内在逻辑的评级价值观得到了国际社会最广泛的认可,大公因此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兴评级力量和构建新型国际评级体系的主导力量”?
很不幸,在大公国际网站自己公布的金融债和企业债等客户名单中,超先声没有找到一家纯外资或者不在国内的企业。
Google、苹果等公司发债也没有要求大公国际的评级;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等在国外发债的中国企业也没有要求大公国际的评级。
或许这些公司不是“国际社会最广泛的认可”。
2010年和2013年,大公国际两次将美国主权信用从AA调到A+,然后调到A-。不过在世界金融中心的美国,大公国际并无评级资格。SEC没有给大公国际在美国开展评级的牌照。
“Not many people outside of China really follow Dagong.”Business Insider这样评价。
大公国际擅长的领域是债务评级,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它并不具有权威性。
大公信用总裁王再祥这样说,对于互联网金融,监管当局并没有提出允许哪些机构、或者指定哪些机构进行评级的情况下,就像现在所有人都可以做互联网金融,很多机构也在尝试做互联网金融评级一样,我认为同他们相比,大公更具有条件。
大公为什么要在这么不熟悉的领域评级?因为主动评级是一个初生的评级机构的必由之路。
一家评级机构首先要积累声誉资本,扩大市场影响力,这是立业之本,管你美国人care不care,我坚持做,或许有一天中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那我的评级就值钱了,坚持做企业债和主权信用评级,即便蹒跚起步,路子并没有错。
其次,要拓展评级业务,积极开发新市场。互联网金融兴起,群雄无首,一家评级机构如果能够一统江湖,号令群雄,唯我马首是瞻,当然利润丰厚。所以大公国际要通过大公信用杀入新市场,倒也颇有进取心。
这两点是评级机构生命线,也是其利润来源。标普收入九成来自于企业的主动评级要求。一家初级评级机构想要获得利润,必须免费在市场打影响力,等公信力有了之后,企业会主动要求评级,并提供付费,这是评级机构的商业模式。
跟一家创始媒体成长路线类似,开始总要打打杀杀威震业界,不断投入形成社会影响力,过不久自然会有广告商种种合作要求。
王再祥接受媒体采访时候说得很清楚:我们首先推出的是一个黑名单,是一个得罪人的东西,我们没有去讨好这个行业,没有向市场收一分钱,而是自己出资1000多万元,最多时投入了300多人的力量,严格按照标准揭示风险,我们的出发点不是为了眼前的利益,是为了行业的规范和发展。因为只有这个行业发展起来后,评级机构才有生存的基础,因为市场企业是评级机构的衣食父母,如果这个市场没有起来,你去收费,这是无源之水。
不过,大公信用急躁冒进,落下了不少把柄。这些硬伤对一个评级机构形成长久的公信力,是非常不利的。
比如大公国际网站介绍有200多名技术人员,在做这个报告时候最多投入300多人,这怎么能逻辑说通?
三大评级机构能有如今的地位,虽然少不了华尔街和美国的加持,但在业界兢兢业业几十年,视名誉如生命,期间走过弯路,也在次贷危机时候饱受争议栽过跟头,总体上还是受到世界的一致认可。
大公国际是国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曾经借给铁道部评AAA级,屡次调低美国主权信用等大胆举动吸引眼球,引起公众热议。但总体来讲,评级行业并不是一个短期内爆得大名就能成功的行业。
媒体营销不是一个评级公司该走的路子,扎扎实实干好业务,做好数据,服务好行业,才是正路。
超先声认为,任何的质疑不管对错,在投资领域对投资者来说都是有价值的,“求全责备”的质疑可以让整个行业时时警醒,从严要求自己。因为投资牵涉众多中小投资者口袋安全,马虎不得。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