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2015年后的金融科技会是怎样一番场景?

2014年,金融科技(fintech)终于走出了2008年信贷危机所带来的阴影。金融科技的筹资金额在十月份创下了逾10亿美元的历史记录,所以说,除非出现剧烈的市场变化,这样的增长势头看起来似乎潜力无限。所以展望2015,让我们看看究竟有哪些因素会继续推动该领域的发展。

首先要区分金融科技创新(fintech innovation)与金融科技公开(fintech exposure)。事实上,受公共云规模扩大,应用开发日趋成熟,以及应用程序接口(API)日益普及的影响,当前金融科技创新的繁荣发展早在多年前就开始了。硅谷和硅巷的企业致力于干扰金融服务模式和技术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是取得傲人成果也是最近才有的事情,因此媒体才开始逐步关注这个领域。

早在媒体对于这一领域开始追踪报道之前,诸如Wealthfront和Betterment这样的大型资产管理公司就已经开始找寻快速的集资组合服务与技术。所以说,创新已经融入到这些公司的基因中,而它们现在做的是要让公众了解都这一切。

如所有行业一般,金融科技也在经历自身的技术成熟度曲线(也称炒作周期)。无论是P2P借贷、数字钱包、加密货币以及众筹,都已经渡过了期望膨胀期,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正在走向幻灭。而数字财富管理是一种金融科技门类,当下仍然处于上升期。既然这样,那么2015年和2016年到底哪种金融科技将达到其顶峰呢?

在我们与金融科技初创公司的日常接触中,我们看到了三种可能的趋势:

1.全球化

2.制度化

3.数据和分析

2015年金融科技将成为全球趋势。将来很可能出现中国的Wealthfront,德国的Personal Capital,还有澳大利亚的Betterment。资产管理规模(AUM)达到10亿美元只是第一个里程碑,接下来还会有50亿美元、100亿美元,甚至200亿美元......以今天金融科技型初创企业正经历的增长速度来看,要想达成这些目标,进行全球范围的布局,应该不会费时太久。

第二个趋势是从零售(B2C)商业模式转向机构(B2B)模式。投资型初创公司的第一波浪潮集中于传统金融的非中介化(也叫金融脱媒),这一点也不奇怪。这也是红极一时的硅谷风投向这些公司进行投资的目的:市场越大影响越大。

但是,紧跟而来的不是企业寻求非中介化,而是帮助传统金融服务适应当今的变化的新潮流。例如,像myDesk这样的初创公司正努力寻找解决方案,帮助大型组织更好地服务于千禧一代(指1981年后出生的人,到千年期结束时达到成年年龄)。这些初创公司也将更多地着眼于机构才出现的问题,例如Algomi利用社会观念来简化债券交易。Tradier提供全方位的经纪服务,例如应用程序界面(APIs)。2015年以后,我们期望看到许多以机构为侧重点的高科技公司在这一领域能取得进展并成功引发公众注意。

最后一个趋势是数据和分析。所谓的“分析”常常是一个模糊的范畴,但这需要有所改变。为了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经历其他领域所期待的增长水平,金融科技分析必须寻找到一条逃出迷沼的途径。

一些公司正成为这一领域潜在的领导者。Money.Net是一家致力于重建传统分析终端市场的公司,它通过利用一个从零建起的新平台达成目标。Reorg Research研究公司利用内容与技术的结合挑战固定收益分析领域的现状。Madrone凭借独特的方法和对冲基金数据库,试图重新定义性能分析。MarketProphit则是第一批定义并标记出社交媒体分析的平台之一。目前这一领域极具活力,2015年大众无疑将越来越多地了解和理解这些不同模块的分析新趋势。

2014年是金融科技丰收的一年,但也留给我们很多期许。金融服务及其基础技术一度被视为后信贷危机时代的僵尸,但是由于硅谷的帮助以及企业家们的无限激情,事情看起来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