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在近日召开的第五届互联网金融与支付创新2014年度盛会上,抱财网联合创始人张志威表示“正是因为银行有很多大的资产、产品的空间,如果它介入P2P以后,我觉得就变味了,不是真正的P2P,我认为这里面存在监管套利的嫌疑。”
“正是因为银行有很多大的资产、产品的空间,如果它介入P2P以后,我觉得就变味了,不是真正的P2P,我认为这里面存在监管套利的嫌疑。”在近日召开的第五届互联网金融与支付创新2014年度盛会上,抱财网联合创始人张志威在进行主题演讲时做了以上表示,他认为,对监管层来说,需要考虑银行介入P2P是不是合适。
“我希望监管层能把P2P视为一种金融脱媒下新的金融业态,从这个角度来考虑对P2P的监管,可能会看得更长远一些。”他同时建议,在监管层面要分狭义和广义的P2P进行分类监管。
此外,他表示,如果只是做纯粹点对点的个人信用产品,无法满足现有居民理财的需求,所以P2P平台需要配备一些更安全、规模更大的产品。“帮助投资人做一些资产配置,如不同风险、不同利率、不同收益的资产配置。”
“如果在监管允许的情况下,P2P必然会成为一个非标的债券金融资产交易平台。”
张志威用“前有狼,后有虎,中间一群小老鼠”形容P2P平台目前面临的困境。
不过,他也指出,无论P2P还是其他金融形态,最后的竞争还是在业务层面的竞争。“一定是以业务为王的。我认为无论是传统银行还是BAT,目前和P2P比,它们的优势其实是在资金端,传统银行有国家背书,BAT有巨大的流量。但从项目端看,BAT也不具备特别优势。”他认为,P2P应该将项目端做好,深入小微贷款行业,将其做起来,这是抗拒传统银行和BAT的立足点。
对于日前行业热议的贷帮网逾期事件,张志威表示,目前P2P首先是信息中介,但同时也有一定信用中介的成分在内。“但这个信用不同于银行的信用,我理解银行信用是国家给它的背书,它有吸收资金的能力,就是它什么都没有,可以先有钱,再有项目。”
“P2P平台的信用中介功能,类似于商誉。如果一个P2P平台,投资人来投资,最后项目不好亏了,P2P不承担一定责任的话,还有人敢来吗?所以P2P作为一个实践者,作为一个商业,作为一个企业、公司,为了自己的商誉,也有必要垫付,甚至是一些持续的刚性兑付。”他认为,目前不兑付,是不明智的,因为当前投资人的教育还不成熟,不对付必然导致客户流失。
“P2P成长速度非常快,团队、业务都在集聚的膨胀,这必然给管理带来很多的隐患。”他指出,去年以来我国整体经济下行,担保公司、房地产项目频频爆出问题,以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一方面要兼顾互联网的速度,但其本质是金融,要稳步走,才能一步步走扎实。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沙龙分享群。

非常感谢您的报名,请您点击下方链接保存课件。
点击下载金融科技大讲堂课件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