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互联网金融行业蓬勃发展,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各种各样的人都投身到这个行业,希望在这个行业立足,创建自己的公司。P2P、众筹、直销银行、互联网券商、在线理财、移动支付等各式各样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琳琅满目,他们的创始人有哪些特点呢?

样本选择

我们对30家来自英美两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已具有一定表现的企业进行了统计,对63位创始人进行了分析研究,其中包括P2P公司8家(LendingClub,Prosper,Zopa,FundingCricle,Youcaring,Kiva,Sofi,RateSette)的20位创始人,众筹公司10家(Artistshare,Kickstarter,Indiegogo,RocketHub,RockThePost,Wefunder,Crowdfunder,MicroVentures,Seedrs,Crowdcube)的24位创始人,互联网券商5家(InteractiveBroker,E*TRADE,Scottrade,MerrillLynch,CharlesSchwab)的7位创始人和其他在线理财、移动支付等7家公司(Affirm,Intuit,PayPal,WePay,PlatformBlack,Kabbage)的12位创始人。在统计的63位创始人中,有58位男性创始人,5位女性创始人。

我们挑选的这些公司及其创始人,基本上是英美两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各个细分行业中的领头羊企业。通过对他们的初步研究,以期了解现阶段互联网金融领域创业者们的一些基本情况。本文主要从创业者们的教育背景、合伙人情况及其过往的创业经历三个方面进行了人物侧写。

人物侧写一:聚焦学历和专业

1.普遍拥有较高学历

我们对这些63位创始人进行了教育背景调查,一共收集到54位创始人的教育背景。根据资料显示,其中几乎所有创始人都拥有大学本科的学历,仅有一人是高中毕业。在这些创始人中,有16家公司的24位创始人拥有硕士或以上学位,占到了总人数的44.4%。根据我们的研究可以得出,创始人们普遍拥有较高学历。

图1: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创始人的互联网金融公司      表1:互联网金融公司创始人人数详情

2.专业覆盖广

据统计,这54位创始人一共涉及21个专业(当一位创始人攻读过两个专业或不同阶段攻读不同专业时,按两个或多个专业统计)。在这些创始人中,其中32人毕业于商学院。但其中仅仅只有5个人是金融专业或有从事过经纪人的背景,大部分人则普遍毕业于工商管理、国际商务等专业。其次共有9位创始人曾学过计算机相关专业,占到总人数的16.7%。另外很多创始人还偏爱哲学(9人)、法律(7人)和政治(4人),总共有近37%的创始人毕业于这三个专业。还有部分创始人毕业于应用科学、心理学、现代语言学、电子工程等专业。8位创始人在本科阶段取得了双学位,2人获得了三学位。14人选择了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选修了完全不同的两个专业。

3.不同类型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其创始人专业背景上也有所不同:

众筹网站创始人的教育背景涉及比较广泛,包括机械工程、天体物理学等。例如音乐类众筹网站ArtistShare的创始人BrainCamelio取得了克拉科大学(ClarkUniversity)的音乐专业和哲学专业的本科学位。商品型众筹网站,创始人出身多种多样,例如RocketHub的一位创始人是屡获大奖的电影制片人,另一位则是哈佛大学物理系高材生。而股权类众筹平台的创始人几乎都是毕业于商学院或是进修过MBA,在我们统计的12位股权类众筹平台中只有一位创始人是毕业于计算机专业且从未进修过MBA课程。

在我们统计到的27位来自移动支付、在线理财、P2P等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创始人,有16人毕业于商学院,5人毕业于计算机专业。这是因为这类公司通常需要较高的金融常识及互联网知识。例如SeekingAlpha的创始人DavidJackson之前就从事过证券研究分析师的工作。而移动支付公司Affirm的创始人MaxLevchin就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的电脑科学专业。但其中也有特例,例如在Kabbage的3位创始人中,MarcGorlin毕业于佐治亚大学新闻专业,KathrynPetralia则致力于英国文学的研究,只有RobFrohwein曾获得经济学位和法律学位。

4.MBA课程是创业者的一把钥匙。根据我们的统计,非商学院出身的创始人有37.9%选择了进修MBA(工商管理硕士)并由此走上了互联网金融之路。很多人是在MBA毕业之后立刻开始创业,如ChrisLarsen于1991年在斯坦福大学完成MBA的进修,1992年立刻创立了个人信用支付缴纳住房贷款的平台E-loan。由此可见,许多创始人通过MBA课程,将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成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

图2:互联网金融公司创始人人数比例

人物侧写二:聚焦合伙人情况

据统计,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是由几人联合创办的。在这30家公司中,独立创始人成立的有7家(23%),有两位创始人的公司有13家(44%),有三位创始人的公司有7家(23%),有四位创始人的公司有2家(7%),另外还有一家公司有7位创始人(3%)。

互联网金融公司创始人人数详情

1.大多是合伙创业。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特别是众筹、P2P、在线理财等新兴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有两、三位联合创始人,更有甚者例如zopa有7位创始人。仅有一位创始人的公司有一半都是互联网券商公司,券商大部分都是由证券经纪人创立的,他们可以独立处理完成公司业务,所以很多互联网券商公司都是独立创始人。

2.知识互补很重要。由于互联网金融行业主要涉及互联网专业和金融领域的专业知识,对创始人的要求很高,因此专业互补的合伙创业可以使得创业成功几率提高。我们的样本中以商学院+计算机的组合居多。

3.在学校里寻找搭档。Wepay、Seedrs、FundingCircle等公司的创始人都选择了与校友一起创业。有过同样的教育经历和文化熏陶,创始人之间更容易形成默契并进行沟通,对彼此的情况也更为了解,这为日后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Indiegogo的创始人DanaeRingelmann想创办一个可以自由众筹的公司,她在2006年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沃尔特哈斯商学院进修MBA,期间她遇到了也同样对众筹感兴趣的EricSchell和SlavaRubin并一拍即合。他们在2008年1月正式推出了商品众筹平台Indiegogo。

人物侧写三:聚焦创业及工作经历

1.年轻人居多,但也不乏丰富的工作经验

根据我们的样本统计发现,大部分创始人都先选择了在其他公司积累一定工作经验,然后尽早创业。在我们统计到的45位创始人中,有24位创始人选择在毕业后五年内进行创业,有16人选择在毕业后五到十年内进行创业,有5人选择毕业十年后进行创业。由此可以看出,大部分创始人都选择了在积累一定工作经验后尽早创办自己公司,甚至有9位创始人选择在毕业一年内创业。

尽管创业早,但创业者大都具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大部分创始人们都有丰富的相关工作经验,在创业前他们都有许多行业内的工作经历。很多创始人更是从大学起每个假期都在不断实习,积累相关从业经验。例如像RockThePost的创始人AlejandroCremades从大一起,就分别在联合国、律师事务所、银行等地方进行实习,并在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一名驻外律师直至创办了RockThePost。这些经验为他后来的创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帮助Cremades寻找到创业机遇,投身到股权众筹的热潮中。并且之前的工作经历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社交网络和社会关系,这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是至关重要的,帮助他在这个领域站稳脚跟,获得成功。

2.多次创业

多数创业者也具有很多创业经验。大部分创始人都经历过多次创业。很多人除了创办了一个互联网金融公司外,也都有创办其他互联网金融公司的经历。在我们统计的64位创始人中,总共23位创始人有之前或之后再创业的经历,占到了总人数的35.9%。例如Paypal的创始人MaxLevchin,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电脑专业毕业后,1999年联合创办了网上支付公司Paypal,随后又在2005年创办了社交应用开发商Slide并随后卖给了Google,2012年他又创办了移动支付公司Affirm。这么多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业项目成功与Levchin的计算机专业背景密不可分,也与他在合适的时机进入这个领域有直接关系,但最重要的应该是他在不断创业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创始人们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成功中总结经验,这些经历使他们更加了解互联网金融,更加被这个行业所吸引。正是这些经历,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浪潮中,愈战愈勇,勇往直前。所以,一次的失败并不可怕,创业者还有机会,而一次的创业成功也不宜骄傲自满,再接再厉才能创造新的辉煌。

创办公司不仅需要一时的勇气,更需要冷静的分析与团队的构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创始人们身上具有很多共性,创业者们要通过观察这些特征,合理分析自己是否适合创业,是否应该选择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创业者们,你们准备好了么?

图3:所调查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名单—众筹

图4:所调查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名单—互联网券商

图5:所调查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名单—p2p

图5:所调查的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名单—其他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