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孵化
金融科技与金融创新全媒体

扫描分享

本文共字,预计阅读时间

六、p2p行业现在还适合进入吗?

个人不建议这个时间进入这个行业,如果自身没有线下业务基础,没有特殊资源,不懂互联网运营,并且对于技术什么都不懂的情况,说服投资者的成本是一年前的数倍。草根平台很难赢得投资者的信任。

目前的行业人才相对匮乏,特别是全面的拥有一个平台运营能力的人,很多人低估了网贷平台运营的复杂性,包括其中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全面的盘活一个平台非常的不容易,并且也非常有压力。作为见证者目睹很多平台成为僵尸平台。

七、是小而美还是大而全?

小而美的平台,需要考虑的是节约成本的问题,但是目前已经很难有小而美的平台了,因为在租金成本,运营成本,人工成本一样的情况下,业务量却很少,那么平台一定是不盈利,商业的最终目的一定是盈利。这从长远来说对于平台来说一定没有办法生存,所以小而美很多时候是个伪命题。每个地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可以在某个省做区域型的平台,但是没有在很少业务量的基础上面运营平台。

大而全的平台包括类似金融超市,或者业务的体量大,公司的规模大。全国都布有网店,也包括在某细分领域有领军的实力,这样也是很大的,我觉得未来一定会有几十家这样的平台存在,但是具体是谁没有办法确定,金融行业是剩者为王,很多看起来风光的平台,在掩藏的坏账率情况下,经营的资金有限,并且出现兑付问题的时候,也很容易倒下来。

八、上市公司或者国企背景的P2p一定可靠?

上市公司很多p2p平台,其本意并不是在经营p2p,而是借助p2p来为股票市场套利,投入几百万,却换来股票市场几亿的利润。这样利益的驱使下,很多上市公司都纷然而至。很多关联的背后,并没有看到真正的用心在经营和运营平台。

平台的核心是安全,而不是收益,上市公司和国企背景的平台短期来说一定还是香饽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汇聚人气,将一个平台盘活运营起来,但是从长期来看,能够剩余多少那就不得而知的,市场的行为还是交给市场来判断的。

九、去担保是否是个伪命题?

去担保化已经争议很久,各方意见都有,但是可以肯定的事情是,在市场本身非常混乱,投资者没有办法平台真伪的时候,借助第三方担保来为投资者抵挡风险,短期来看是有利于投资者的,至于担保的公司是否像网贷行业一样的混乱,是否已经经营不善,是否马上要倒闭,资不抵债,那就不而得而知,在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有很经典的论述,担保的价值在于担保公司自身的财务情况和经营情况,如果担保的相关企业更恶劣或者没有意愿,那么担保这两个字也一定是子虚乌有。

长期来看,去担保化是趋势,至于如何去掉,这要有待行业变得明朗,业务模式清晰,公司信息披露透明的情况下,才能够实现。未来一定会慢慢去掉担保的,p2p也逐渐开始变得正规,不会再有野蛮生长的情况,目前行业的门槛随着成本的增加也会不断增加,已经无形中增加了很多成本,运营成本,推广成本,营销成本,人员成本,诸多成本叠加使得一般跑路的平台,很难随意的建立的一个平台了。投资者对于平台的要求会不断增加。

十、在监管前夜该如何投资平台?

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生存之道。我相信大多数平台也是安全,我也是战战兢兢,觉得很多不确定的东西不敢乱说,但是我觉得如果要投资平台的话。要看其业务的真实情况,他们是如何控制风险的,待收的情况,待收的资产情况,待收的产品构成,期限,利率。以及其它相关的情况,公司的流动性情况。公司的运营成本。在看清楚了公司之后,再看股东的背景和实力,先看清楚能够看清楚的东西,再看那些看不清楚的东西。

中国的企业家都是在高负债运营企业,中国企业的负债率之高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所以那些所谓的大佬,很多时候负债可能和资产是对等的,甚至是负债大于资产。所以如果仅仅听信名衔,很容易造成误判。关于网贷行业的十大猜想,仅仅是个人之言,不代表任何机构的观点,也只是自己的一些思考,很多时候它可能是片面的,是狭隘是,甚至是偏见。但是我希望会对一些人有启发,有触动,希望大家不用人身攻击。毕竟我很多见识也很肤浅。需要大家挑出来。我才好改善。

[Source]

本文系未央网专栏作者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为作者授权未央网发表,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未经许可严禁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评论


猜你喜欢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iweiyangx”
关注未央网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互联网金融领域前沿资讯。